Skip to main content

《保養錦囊》顱腦外傷損經絡、氣血 恐致自律神經障礙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
   日期:100年10月12日
 
   

 

 

 

顱腦外傷可能影響腦部經絡、氣血。北醫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陳萍和表示,這類患者有不少會造成未來陸續發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恢復期也易出現眩暈、頭痛,及不同程度的自律神經功能失調。中醫認為,主要與腦絡受損,導致氣滯血瘀有關。

中醫師陳萍和表示,因交通意外事故、嚴重摔傷等,造成受傷的患者愈來愈多,有不少患者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腦外傷綜合症,是指顱腦外傷病人病情穩定後,恢復期出現的一組以頭昏頭痛,及不同程度的自律神經功能失調,或精神性症狀為主的症候群。特點是病情久不愈,持續到受傷後三個月以上仍無好轉,神經系統檢查也不一定會有異常。

陳醫師表示,腦外傷綜合症屬於中醫腦病範圍的「外傷性腦病」,從病因病機上來說是腦部外傷後腦絡受損,導致氣滯血瘀,經絡不通,誘發各類症狀;中醫認為,腎者主腦生髓,腦又是髓海,且事出意外驚恐傷腎,也會腦失所養。可歸屬於頭痛、眩暈、偏癱、面癱、失語等範疇。

陳萍和表示,根據現代醫學統計,15~30%的腦外傷患者會有有創傷後症狀,包括46%頭痛,14%頭暈,13%記憶力減退,以及10%虛弱是最常見的。通常會隨時間改善,但也往往易被忽視,未積極治療,便會出現後遺症持續影響。

陳醫師表示,腦外傷後綜合症在臨床上,以症狀多而無確切的神經系統陽性體證,為其特徵。至於其發病原因,究竟屬器質性還是功能性,至今西醫尚無定論。不過從目前的觀點看,可能與腦受傷時其剪力的作用,抑或由於腦脊液的衝擊,發生間腦及腦幹網狀結構受損等輕微腦器質性損害的前提下。有學者認為,大部分症狀與腦器質性損傷無關;而頭痛、記憶力減退,則可能與腦器質損傷有關。

醫師表示,總而言之,對於腦外傷後綜合症的診斷必須慎重,首先應在認真排除器質性病變之後,才能考慮治療、調理方式。中醫可藉由內部調養方式,改善經絡、氣血,組織循環,由內持續調養,幫助患者可大致恢復正常生活。

改善腦部組織血管作用,可配合中藥調養。中醫師陳萍和表示,包括如黃耆丹參桃仁紅花川芎赤芍等,有助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增加腦的供血供氧;增加腦血流量;鎮靜、鎮痛作用等作用,可依照患者症候配合應用調理

陳萍和表示,現代臨床研究發現,黃耆具有抗疲勞,抗缺氧作用,還有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及利尿減壓的作用,並可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抑制血栓形成和降低血小板粘附率。而丹參可抑制血小板功能,具有抗凝、改善微循環、降低血漿黏稠度的作用,能消除氧自由基,調節腦部微循環,使微細血管網開放數目增多,增加腦供血供氧,減輕因缺氧及氧自由基等對大腦的損害作用

桃仁紅花可增加腦血流量,對缺氧缺血性腦損傷有保護作用川芎含有多種生物鹼,能擴張小動脈和靜脈,降低纖維蛋白原的濃度和紅血球、血小板的凝集性,增加微循環血流量,能使心腦血管血流量增加,且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鎮靜、鎮痛作用。而赤芍也有鎮靜、鎮痛作用

此外,陳醫師表示,地龍也可以改善血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還有,當歸有調節血壓和心臟收縮,抗血栓形成,改善缺血組織中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以及缺血組織中血液供應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