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乳癌初期,藥療可縮小腫瘤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文:中央社
   日期:03月28日
 
   

 

 

 

罹癌難免心生畏懼,業者看準患者脆弱心理,可能用不當宣傳趁虛而入。醫師說,臨床看過太多因誤信偏方、延誤治療的遺憾個案,若要用另類療法,應找醫師諮詢。

藝人溫翠蘋妹妹罹乳癌,傳出她在業者說服下購買新台幣百萬元睡蓮產品治癌,但還是病逝。宜蘭縣衛生局今天說,業者涉及廣告不實,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等,重罰二六六萬元。

台北榮民總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受訪時表示,隨醫藥進步,現在早期乳癌可先打藥物治療,縮小腫瘤範圍,可能可減少切除面積。但患者可能因害怕治療、擔心「少奶奶」,捨棄正規療法、一味依賴偏方,可能導致病情惡化。

「最可憐的是病患一方」,曾令民說,罹病會帶來焦慮,可能病急亂投醫,到處去找傷害最小、最有效的方法,但對業者天花亂墜的說詞、宣傳,沒有足夠的專業判斷,就容易受騙。

曾令民表示,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儘管過去這麼多年來,透過及早篩檢,找出很多早期乳癌,但多年來仍有一定比例者都是一被診斷就是晚期,這群人不會篩檢、害怕看醫生,就算被診斷也可能會否認、寧願相信另類療法,醫生也難在短時間內改變患者信仰。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則表示,臨床上常看到病人使用偏方,卻忽視正規治療。坊間充斥很多不肖商人,會故意用特例吸引患者,利用病人害怕治療的痛苦去推銷,賺到錢就跑掉。

賴基銘說,民眾教育應更加強,偏方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彌補現代醫療不足,「但一定要先找到證據」,也要經過臨床試驗,做科學性的比對,如果沒有證據就是騙人。看到這麼多誤信偏方、延誤治療的患者,「真的很遺憾」。

曾令民表示,政府主管機關應有效管理另類療法的宣傳,另類療法不代表沒有效,但應有實證基礎,如果患者希望使用另類療法,也應該跟主治醫師詳細告知,讓專業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