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印度制藥業布局20年希望進入中國市場

發表於
   資料來源:新浪新聞
   記者:胡唯敏
   日期:100年11月28日
 
   

 

 

 

儘管布局已有20年,但由於理念不同等種種原因,發展並不順利

前段時間,中印戰略經濟對話(SED)在北京舉行,印度各主要媒體對此次對話給予了高度關注。其間,印度《經濟時報》等媒體提到,印度在制藥業方面相對中國具有競爭優勢,希望中國對印度制藥業開放市場。

然而,實際情況是,雖然印度制藥公司在世界其他市場上的銷售順風順水,但由於勞動力和生產成本不占優勢以及面臨多方競爭等原因,其開拓中國市場的道路走得並不順利。

20年前初到中國

印度自從上世紀90年代進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以來,依靠的不是加工業的擴張,而是几個立足于國內原有技術基礎的產業,生物和制藥業是其中之一。印度制藥業的國際化程度和醫藥產品的質量在亞洲國家中居于突出地位。

印度政府對本國醫藥產業提供優厚的政策支持,並積極引導它們搶占國際高端醫藥品市場。目前印度醫藥企業在歐美等市場除直接設立海外分公司外,還通過併購發達國家的大型企業,不斷拓展其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覆蓋面已經涵蓋了歐美、俄羅斯、中東、非洲和拉美等地區。

中國一直是印度醫藥企業相當重視的一個巨大市場。上世紀90年代,印度藥企已經在廣州等地建立合資企業。儘管從生產規模上看,印度制藥業不及中國,但其在與國際產業標準和產業鏈相融合的能力上卻明顯優于中國。

在中印醫藥貿易方面,中國雖然是順差,但卻處於價值鏈的低端。中國向印度出口的醫藥產品中80%以上為原料藥,這些產品在印度進行精加工或製成制劑後銷往歐美等發達國家,甚至返銷中國。雖然印度制藥公司在世界其他市場上的銷售順風順水,但由於市場准入規則和營銷理念的差距,截至目前印度醫藥企業並沒有真正打開中國市場。

名聲在外但水土不服

印度擁有大批精通英語、在西方教育體制下接受教育的專業人員,這決定了印度醫藥企業在與西方接軌、融入國際產業鏈的過程中占據一定優勢。一些印度制藥企業很想利用自身優勢,盡快打開中國這個當前世界第三大、未來更有無限商機的巨大醫藥市場。

但印度藥企顯然沒有預料到中國市場與西方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不同之處,那就是非英語化以及市場准入制度的不同。中國人自古擁有自己的醫藥理念,對於健康以及人與醫藥的關係有著自己的認識,這些都與奉行西醫標準的印度醫藥企業有著許多重大的差異。因此,目前在中國市場上,還很少能見到來自印度本土藥企的產品。

然而,關於對於某些疾病印度藥有效的傳言卻在中國不斷有所散播,以至於這些年不斷有人千方百計托人從印度帶藥品。筆者就曾多次受托從印度購買一種據說對某種癌癥有效的藥品。這種治癌藥品據說首創于英國,但在專利期限到期後,印度藥企開始使用同樣的配方自己生產。由於成本較低,因而印度產的這種藥品價格低廉,從而引起中國患者的關注,一些中國醫生也經常鼓動病人設法到印度購買。但據筆者觀察,指望服用几瓶印度產的藥片就能產生療效的想法,顯然是不現實的。筆者曾經為國內親友購買過這種藥品,但遺憾的是它們最終未能挽救病人寶貴的生命。而且至今筆者也沒聽到過有關因服用這種藥而癌虐痊愈的案例。所以。筆者認為,對於印度醫藥持迷信的態度顯然是不對的。

偽劣假藥是隱患

近年來,印度制藥業在超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副作用。其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偽劣假藥的產生和危害。由於政府對本國制藥業的一味促進扶植,導致制藥業在監管上出現疏漏。同時,有才干的專業技術人員紛紛涌入大型制藥公司,政府醫藥監管機構的人才嚴重不足。

由於印度產“仿制藥”在發展中國家非常受歡迎,每年的出口總值高達數十億美元,因此,一些印度制藥企業便放鬆了對醫藥產品的質量管理,導致偽劣藥品的出現。據印度媒體報導,目前印度市場上有許多包裝精美但療效可疑的藥品,不明就里的消費者極易上當。甚至有消息說,目前在印度市面上假藥約占0.4%,不合標準的劣等藥占8%。偽劣假藥玷污了印度制藥業的名聲,也打擊了印度藥品的外銷。

為了加強治理,印度政府去年重新修訂了藥物質量管理的有關法令,重金懸賞鼓勵市民檢舉假藥生產者,制售假藥者一旦查實可被判處終身監禁。

拿到“國際通行證”

醫藥業的發展離不開國際標準。在當今國際社會,任何國家的一項產業要想獲得市場准入,就必須遵守主要由西方國家很早以前建立的行業標準。由於印度在政治上和語言應用上均屬於西方系統,因而在進入西方主導的國際標準體系過程中占盡了先機。

當前的國際藥政管理體系是以“人用藥物註冊技術要求國際協調會議”(ICH)所制定的標準為規範的。近年來,印度醫藥企業已經達到了ICH的標準,因而拿到了進入大部分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同時,印度國內廉價的生產成本的優勢也得到了充分體現。相比之下,其他國家包括中國的醫藥業在進入國際市場的過程中首先遭到了西方標準的強硬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