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疾病是指胃內容物,因先天或後天因素逆流至食道,因為胃酸和蛋白質水解的影響,造成酸水逆流及火燒心等症狀。
引起胃食道逆流疾病原因很多,包括橫膈膜裂孔、下食道擴約肌關閉不全或下食道擴約肌壓力不足等,另外,胃酸過多,食道黏液素分泌不足,食道蠕動障礙、長期放置鼻胃管或服用阿斯匹靈等藥物,也可能造成胃食道逆流疾病。
胃食道逆流疾病常見症狀有心口灼熱、胃酸逆流、反胃、胸疼、打嗝及腹脹,還會造成食道以外症狀,如惡心、咽部灼燒感、聲音嘶啞、吞嚥困難、喉中異物感、慢性咳嗽、氣喘、睡眠中止症候群等。若長期沒有治療,可能引起食道狹窄、Barrett氏食道等,研究指出食道癌發生率比一般人高。
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及病史詢問、理學檢查,被認為是診斷胃食道逆流疾病較佳的選擇。其中,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可以提供直接的視覺影像,必要時切片,是目前最廣泛使用的檢查工具。食道X光鋇劑攝影、測定下食道括約肌壓力、24小時食道酸鹼值測量及咽部酸鹼值測定,也可輔助檢查。
治療以藥物為主,目標是降低胃內酸度及減少胃液逆流機會,常用治療用藥包括氫質子幫浦抑制劑、第二型組織胺拮抗劑、胃腸蠕動促進劑。
氫質子幫浦抑制劑的胃酸抑制效果最強,大部分患者症狀可獲緩解,所以最被廣泛使用。但長期使用可能造成骨質疏鬆、鈣質吸收不良、胃息肉生成、胃酸分泌不足等副作用,另外,與心臟科用藥plavix可能有藥物交替作用。
第二型組織胺拮抗劑也是強效抑酸劑,對輕、中度逆流性食道炎患者幫助較大;胃腸蠕動促進劑可增加下食道括約肌壓力,促進食道蠕動及加速胃排空。
若用藥及改變生活型態,仍不能使症狀緩解時,患者須考慮接受抗胃酸逆流的外科手術治療,2011年JAMA發表文章指出,胃食道逆流疾病患者以氫質子幫浦阻斷劑,或接受腹腔鏡抗胃食道逆流手術治療,經5年追蹤觀察,效果一樣。
胃食道逆流疾病在全球發生率有逐漸增加趨勢,平時有胃酸逆流,或胸口灼熱感,慢性咳嗽,長期喉嚨發炎,以及非心因性胸痛患者,應到胃腸科門診就醫,以免延誤診斷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