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淺談止痛藥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所屬醫院聯合藥訊(第十一期)
   記者:署立朴子醫院  吳思筠 藥師
   日期:
 
   

 

 

 

「疼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疼痛是大家都有過的經驗,像是牙痛、頭痛以及生理痛等等。簡單而短期的疼痛,一般民眾可到藥局購買止痛藥自行解決或是到鄰近的診所就醫。市售止痛藥都通過衛生署核准,在正常狀況使用下,安全是無虞的。下面介紹常見的止痛藥,以及對止痛藥常見的迷思,例如:止痛藥的依賴性、殘留問題、副作用及安全性。

三大類止痛藥的介紹

鴉片類(Opiates and morphinomimetics)止痛藥,此類藥品止痛效果最強,直接作用於大腦,切斷對疼痛的感受,這類藥品須經由醫師評估並開立處方才能給予病患,一般常見的疼痛不在此範圍,故不加以討論。

非類固醇類抗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簡稱NSAIDs),常見的藥品:如Aspirin(阿斯匹靈)、Ibuprofen(布洛分、異布普芬)和diclofenac(待可服寧、非炎)等,此類止痛藥是抑制體內產生發炎和疼痛物質的酵素。因此這類止痛藥最好在“疼痛剛開始時” 或“預防疼痛產生”時予以服用,及早抑制發炎和疼痛物質的產生,達到較好的止痛效果;若是等到疼痛產生後一段時間再服用,則必須等到體內已產生的發炎及疼痛物質消耗殆盡後,才開始會有止痛效果。此類止痛藥最常見的副作用為腸胃道不適或潰瘍,多發生在長期而大量的服用此類止痛藥或是病人體質特殊時。在正常指示服用下,並非每個人都會產生副作用的現象。

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俗稱普拿疼。作用機轉仍不甚明確,主要也是抑制疼痛物質的產生,不具抗發炎的效果。服用普拿疼的時機建議也是在“疼痛剛開始時”或“預防疼痛產生”時。普拿疼最嚴重的副作用為急性肝衰竭,一般發生在過量服用普拿疼,或是將該藥品與酒類製品併服時。

網路傳言「一顆止痛藥會殘留體內五年」是真的嗎?

一般而言,市售的處方藥,通常在服藥後0.5~1小時會發揮藥效,在4~6小時藥效會消失。藥物進入體內後會受到肝或腎的代謝和排除,在正常人體內一天後就幾乎可完全排出體外,不會有藥物殘留之虞。所以「一顆止痛藥會殘留體內五年」的說法在科學上並無根據。

止痛藥正確的服用觀念

服用止痛藥應有「當用則用,當省則省」的觀念:「當用則用」則是止痛藥應在疼痛剛開始立即服用,越晚服用效果較差。若是服用後效果不佳,一般建議在6~8小時後再服用一顆。「當省則省」,止痛藥若是服用過量不但會對身體造成負擔,而且可能造成反彈性疼痛。若是一個月服用天數大於8天,建議找醫師評估或是藥師進行諮詢並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