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藥學堂:「止咳平喘、宣肺解表」的麻黃與杏仁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773期)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中藥局 陳婉宜
   日期:
 
   

 

 

 

麻黃湯是治療外感風寒表實證典型的方劑,由麻黃、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藥所組成,可說是學習中醫藥入門的第一方,它的治療證候之一的肺氣不宣,是由於外邪束表,肺臟宣發陽氣、陰津輸佈到體表的道路被障礙,由「失宣」導致「失降」而上逆,造成咳喘;方中麻黃、杏仁同入肺經,均具有良好的止咳平喘作用,但作用機轉並不相同,其中屬於辛溫解表藥的麻黃,能宣暢肺氣為君藥:而屬於化痰止咳平喘藥的杏仁,則能降瀉肺氣為佐藥。1,2

麻黃為麻黃科(Ephedraceae)植物,草麻黃(Ephedra sinica STAPF.)、木賊麻黃(Ephedra equisetina BGE.)和中麻黃(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 MEY.)的乾燥草質莖3,秋季採收,曬乾。性味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1有效成分包括苯羥基胺類生物鹼的左旋麻黃鹼(ephedrine)、右旋偽麻黃鹼(pseudoephedrine)、甲基麻黃鹼(methylephedrine)等及黃酮類、揮發油、芳香酸類等。在藥理作用上:ephedrine可促進腎上腺素分泌,並活化α,β擬腎上腺接受體,經由通過血腦障壁而有中樞興奮作用、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及心輸出量增加而有強心作用;而ephedrine、pseudoephedrine、methylephedrine能擴張支氣管平滑肌;β-松油醇(β-terpineol)為平喘有效成分。4麻黃可生用、蜜炙或搗絨用,1用於發汗解表時常生用,止咳平喘時則蜜炙;臨床上用於咳嗽氣喘實證,如風寒鬱肺的咳喘,常與杏仁、甘草同用,方如三拗湯;肺有痰飲,痰多清稀時加細辛、乾薑、半夏等,如小青龍湯;若肺熱壅盛,喘息痰黃稠者,與石膏、杏仁、甘草同用,如麻杏石甘湯;用於風水水腫有表證,可配伍生薑、甘草及白朮等藥,如越婢加朮湯;用治風寒痹證,陰疽,痰核,如治療陰疽與熟地、肉桂、鹿角膠等合用,如陽和湯。1惟使用時要注意,麻黃發汗力強,因此表虛自汗或陰虛盜汗,腎不納氣而喘咳者忌用;一般用量為5-9公克,服用過量會導致汗多亡陽,夏天及高血壓病人禁用。4

杏仁為薔薇科(Rosaceae)植物山杏(Prunus armeniaca L. var. ansu MAXIM.)、西伯利亞杏(P. sibirica L.)、東北杏(P. mandshurica (MAXIM.)KOEHNE )或杏(P. armeniaca L.)的乾燥成熟種子3,夏季採收。性味苦、微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1有效成分包括苦杏仁?(amygadalin)約佔3%、杏仁油(amygadalic acid)約佔50%、蛋白質(protein)、多種游離胺基酸(amino acid)、苦杏仁??(amygdalase)、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苯甲酸(benzoic acid)等,因杏仁種皮亦含有氰氫酸,因此,建議入煎劑時連皮打碎包煎。5藥理作用包括:苦杏仁?口服後會分解產生少量氫氰酸,能抑制咳嗽中樞達到鎮咳平喘作用;苦杏仁?產生的苯甲醛,能抑制胃蛋白?的活性而影響消化能力;另外亦有潤滑通便作用。主成分苦杏仁?水解後產生氫氰酸具有毒性,服用過量會因呼吸麻痺而死亡,因此不可過量,一般使用劑量為3-10公克,煎煮前要先打碎,大便溏瀉者及嬰兒應慎用;4杏仁在臨床上可隨證配伍其他藥,用於多種咳喘病證而為治咳喘之要藥,除了前面提到的三拗湯外;風熱咳嗽,酌加桑葉、菊花;燥熱咳嗽,可加桑葉、貝母、沙參等;肺熱咳喘,則與石膏同用以清肺平喘止咳,如麻杏石甘湯;用於腸燥便秘,常加火麻仁、當歸、枳殼等同用,如潤腸丸。1

麻黃與杏仁二藥經常互相配伍,一宣一降、相輔相成,除加強止咳平喘作用外,尚有宣肺解表作用,因此常應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所引起的胸滿氣逆、咳嗽、喘促等症狀,所以含麻黃與杏仁的方劑在臨床上相當多,臨床上可對證選用。2

參考資料

1. 唐德才等。中藥學。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3:P42-P43;P248-P250。
2. 李世滄。臨床常用中藥方劑手冊。台中:弘祥出版社,1991:P282。
3. 中華藥典中藥集編修小組:中華中藥典。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民93;P151;P116。
4. 謝文聰、童承福、郭昭麟。輕鬆認識中藥。臺中:中國醫藥大學,2008:P125-P126; P255-P256。
5. 張賢哲、蔡貴花。中藥炮製學。臺中:中國醫藥學院出版組,1984:P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