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抗生素“耐藥”成災 “超級病菌”殺傷力或超愛滋

發表於
   資料來源:新浪新聞
   記者:張菁
   日期:101年09月24日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4日訊(記者 張菁) 抗生素的出現曾經在一段時間內使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幅下降。但是從1980年以後,持續了40年的感染性疾病死亡率下降的趨勢出現了反彈,到1995年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重新上升為每10萬人口63人。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反彈?9月22日,中國藥學會科技開發中心特聘專家周筱青在進行題為《細菌耐藥性和抗菌藥物》的講座時表示,之所以出現此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細菌耐藥性的迅速發展,導致了抗生素對感染性疾病失去效果。

9月22日中國藥學會科技開發中心特聘專家周筱青做客中國科技館《科學講壇》進行題為《細菌耐藥性和抗菌藥物》的講座。圖為周筱青講解細菌耐藥性。 中國經濟網 索佳佳/攝

據周筱青介紹,就我國而言,50年間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50年,我國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排在全球第一位,2000年後下降到了第10位,為每10萬人口30人。如同全球的趨勢一樣,2000年以後我們國家法定傳染病無論是發病率還是死亡率都出現了反彈,其中法定傳染病的死亡率發生了如下變化:

針對傳染病死亡率為何出現反彈,周筱青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在2007年的一份衛生報告《構建安全未來》中曾談到,“另一種對公共衛生安全的威脅是病原微生物持續不斷地演變,對一些原本有效地抗生素產生耐藥性,這是導致傳染病死灰復燃的主要因素”。同時講到,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發疾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現,達到了一年一種甚至數種。20多年來,至少出現了40種新發傳染病。

周筱青談到,早在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前干事就曾寫過一份報告,叫做《克服抗生素的耐藥性》,已經將抗生素的耐藥性的增多上升為了全球的危機,並且隨後發動了由世衛組織領導的一系列的全球的戰略和宣傳活動。2010年6月,全球發展中心在報告里呼吁,世界衛生組織要盡快扭轉對細菌耐藥性的10年忽視。2010年9月,美國醫學研究所也寫了一份報告,把抗生素的耐藥性描述為全球公共衛生和環境兩方面的災難。報告中提到,細菌耐藥性不僅僅是無藥可用,而是造成了生態環境的破壞,不可逆性資源的浪費。

談到細菌耐藥性,周筱青提到了“超級病菌”,她說:“尤其在2010年的時候轟轟烈烈的媒體包括公眾都在說‘超級病菌’。超級病菌實際上就是一種具有多重抗藥性的細菌,我們國家衛生部對超級病菌的界定,對臨床使用三類或者三類以上藥物同時出現耐藥性的病菌叫做多重耐藥菌。2007年,《美國醫學雜誌》刊登了由美國政府出資的一個調查報告。報告里提到一種被稱為MR-SA的超級病菌正在美國國內蔓延,預計每年有超過9萬人感染這一病菌,年致死的人數可能超過愛滋病。2007年12月,我國衛生部組織多名專家召開座談會,專門討論這個耐藥菌,有專家指出如果MR-SA在中國流行,危害將遠超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