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強迫症,可行為治療、吃藥控制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記者:林進修
   日期:101年11月05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醫務長湯華盛指出,強迫症是一種讓人困惑的疾病,但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遑論就醫治療。

顧名思義,強迫症是強迫自己去做某些事情的症狀,但到底強迫到甚麼程度,才算是病?每天強迫自己舉啞鈴100下,跑操場20圈,是不是強迫症?至於那些動不動就逼小孩寫功課的家長,是不是也有強迫症?

湯華盛表示,強迫症必須每天重複做一些動作,主觀上覺得已經太超過了,極其荒謬無聊,但是又不得不做,因為不做就會不放心,只有重複做了之後,心中才會比較舒坦。

他認為,多數人多少都有強迫想法或行為,但只要出現這種行為的時間1天不超過1小時,且不影響人際關係或工作表現,就不是強迫症,而只是強迫症狀而已。

他進一步解釋,強迫症的種類以強迫清洗或強迫檢查為主。強迫清洗主要是怕髒或怕感染,比如怕人或動物的排泄物、怕廚房油污。因為怕路上有狗屎而不敢外出,因為怕沾到油污,所以不敢下廚房。另有些患者不敢使用公共廁所,不敢碰公共場所門把,不敢去醫院就醫,因為怕病菌感染。一回家就全身換洗,也要求全家人配合,為了洗或不洗,常搞得全家失和。也有些患者因一再清洗,導致雙手發白、轉紅而發炎,常要去看皮膚科。只要不洗手,就得戴上手套才敢外出。

更誇張的是有人怕老鼠,連帶著也怕電腦滑鼠,因為他們都是鼠輩。也有人怕上麥當勞,因為麥當勞和老鼠一樣,英文字母都是M開頭的。還有人怕貿然簽下借據或本票,積欠地下錢莊鉅額借款,重複檢查小紙片有無自己簽名;也有人怕掉東西,所以不斷檢查口袋或垃圾袋。

湯華盛表示,強迫症患者的大腦尾狀核可能出現病變,才會出現一再重複某些動作的強迫行為。研究顯示,只要服用藥物或接受認知行為治療,就可以改善強迫症狀,讓病患減少焦慮,恢復功能。

藥物治療以血清素這種抗憂鬱劑為主,可提高腦中血清素的濃度,修補額葉與尾狀核的病變。只服用藥物,可減少約一半的症狀,如果再加上認知行為治療,可減少8成左右的症狀。

湯華盛說,強迫症不易痊癒。一般人多少都有強迫想法或行為,但通常不會太在意。他建議有這些傾向的人,只要凡事順其自然,不求太完美,還是可快樂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