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肝鬱三種證型,會誘發腸胃病變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
   日期:07月19日
 
   

 

 

 

中醫認為,肝鬱也能誘發腸胃病變。中國陝西省中醫藥研究院教授劉華為表示,臨床上,肝鬱常有三種病情表現,包括肝氣鬱滯、肝鬱脾虛、土壅木鬱等,症狀不同,所用藥方也不一樣。

劉教授在台灣的學術研討會中指出,肝氣鬱滯者證見脅脹、胃脘脹痛、急躁、容易發脾氣、口苦咽乾、打飽嗝、泛酸、舌紅、苔薄黃等症狀,治宜疏肝理氣兼理中焦之氣,適合使用柴胡疏肝湯、小柴胡湯合金鈴子散等中藥方。

泛酸嚴重者可酌加龍膽草、瓦楞子;若有糜爛情形者,可酌加蒲公英;呃逆嚴重者可重用竹茹;嘈雜明顯者可重用黃連、蘇葉、連翹。

值得一提的是,各種急性胃炎、腸炎、消化道潰瘍、各類慢性胃炎的急性發作期、消化道潰瘍等病症多見肝氣鬱滯的證候。

肝鬱脾虛者證見用餐之後脘腹脹滿、便前腹痛、便後痛減、或大便不調、神疲乏力、大便不爽、舌淡苔膩等症狀,由於這種肝鬱是肝血不足而鬱,亦即肝木不克脾土所造成的脾虛兼濕,像這種情況,治宜柔肝緩肝以疏肝氣,適合使用逍遙散、四逆散、痛瀉要方等中藥方。

值得一提的是,各種慢性胃炎、腸躁症、非特異性結腸炎、腸胃神經官能症等病症,常見肝鬱脾虛的證候。

從五行學說來看,傳統中醫認為,人體五臟分別跟五行相對應,也就是說,心對應火、肝對應木、脾對應土、肺對應金、腎對應水,亦即心火、肝木、脾土、肺金、 腎水。土壅木鬱者,證見舌苔白厚、胸悶脘痞、四肢困重、不想吃飯、口淡無味、溏泄或惡寒等症狀,由於肝木鬱是受脾胃氣機壅實而反過來影響肝木,治宜化壅滯 為主以便疏肝鬱,適合使用小柴胡湯合平胃散或小柴胡湯合五苓散等中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