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近視的防治及治療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謝宏義醫師(高雄澄清國際眼科院長)
   日期:8月23日
 
   

 

 

 

隨著3C產品的日益普及與使用時間大幅增加,低頭族愈來愈多,加上升學壓力,使得眼科門診因眼睛疲勞痠痛、近視度數不斷增加而求診的人愈來愈多。近視人口明顯增加,也愈來愈年輕化,如何選擇最佳的視力矯正方式,調整好視力及落實最好眼睛保養,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人類的眼球是一個很精密的光學構造,可以讓我們看遠看近隨心所欲,當我們看近處時,眼球內的睫狀肌開始收縮,調節水晶體變厚,讓我們得以聚焦在近距離的事物上,當我們持續近距離的工作數小時都未適當休息,睫狀肌開始處於連續收縮狀態,甚至收縮過久後會產生痙攣性的收縮,即使我們已進入睡眠狀態,睫狀肌仍未能放鬆,仍處於充血中,血液循環不良,這就是眼睛覺得疲勞腫脹的原因,長此以往會導致近視度數逐漸增加。

台灣素有「近視王國」的稱號,但這絕非美譽。如何預防及治療近視絕不能只靠眼科醫師,這是全體國人共同的責任。在孩童時期,太多外在吸引力及需要學習的事物,眼睛的使用無可避免,這個階段的治療,非「散瞳劑」莫屬,雖然散瞳劑的使用仍有少許爭議,但只要做好眼睛的保護措施,在睡前使用散瞳劑,讓睫狀肌得到適度放鬆,是絕大多數眼科醫師會採用的第一線治療藥物。

至於何時需要配戴眼鏡?雖是見仁見智,但只要學童常會瞇著眼睛看電視或是會跟父母親說他上課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這都是一個警訊,表示孩童看不清楚遠方的物件,一定是近視度數達到某個程度了。

一般而言,近視度數超過200度以上或合併有散光100度以上,就要考慮配戴眼鏡。父母間常有一種迷思:「若讓小孩戴上眼鏡,會愈戴度數愈深,以後就拿不下來了」,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觀念。在此時配上眼鏡是一種輔助工具,可以幫助學童看清楚遠方的事物,不必瞇眼或太用眼力,若一定不讓學童配眼鏡,反而會影響小孩學習。至於度數會增加多少,絕非眼鏡之過,而是因為坐姿不良,甚至躺著看書等不當的用眼習慣所致,而且看書寫字距離靠太近,近距離用眼時間太長未有適當休息,或燈光照明不足等,這些才是造成近視度數增加的主因。

當考慮要配眼鏡時,最好找眼科醫師做散瞳後驗光,才能將假性近視的可能性去除,否則驗配的度數有可能超過實際度數,會造成眼睛額外的負擔,讓眼睛更容易疲勞,不可不慎。

角膜塑型術是治療兼控制學童近視的另一種選擇,這是一種在睡前戴上特殊設計的硬式隱形眼鏡,對角膜稍加施壓以改變角膜形狀,第二天早上再將鏡片取下就可以有清晰的視力。角膜塑型術對近視度數的控制,甚至比點散瞳劑更好,但這項治療畢竟是一種隱形眼鏡,驗配比一般隱形眼鏡更費時費心,也必須在眼科醫師的長期監控下施行,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併發症,同時獲得最好的視力矯正效果。

國中或高中的青少年,可選擇配戴隱形眼鏡來矯正近視及散光,但一定要注意清潔雙手與隱形眼鏡,並注意配戴時間不可過長,稍有不舒服即應停止配戴,最好再請醫師檢查一番。

至於18歲以上的成年人,可選擇的矯正方式較為多元,除了上述方式外,還有近視雷射手術、植入式微型鏡片、甚至晶體屈光矯正手術。

近視雷射手術引進台灣已十多年,有十數萬人受惠於這項科技,以擺脫眼鏡的束縛,讓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大為提升。雖說仍可能有些許的後遺症或合併症,如乾眼症及夜間眩光等,但整體而言,這項手術的成功率極高,而併發症的發生,隨著醫療設備與技術愈來愈進步(如無刀飛秒雷射的引進),發生率也愈來愈低。最重要的是術前要經過詳細的檢查及評估,與對自身條件的完全了解,若有疑問要跟手術醫師充份溝通,才不會出現與期待不符的情形;術後也要配合回診與注意眼睛保養,這才是接受近視雷射手術的正確心態。 萬一自己的條件並不適合接受近視雷射手術,如高度近視或合併高度散光或角膜厚度較薄等,則有另一項醫療科技可以讓這類族群得到比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更好的視力品質及生活品質,這就是「植入式微型鏡片」,是將個人的近視加上散光度數微型化為一片小小的鏡片植入眼內,可以獲得極佳的視力矯正效果。視力的穩定性極佳且持久,相較於高度近視患者接受近視雷射手術易有術後度數回退及夜間眩光等問題,此項治療方式幾乎完全不會或極輕微,是高度近視及散光患者的最佳選擇。

還是老話一句:「預防重於治療」,在未成為高度近視以前,若能確實做好視力保健,如正確的坐姿、良好的閱讀寫字習慣、保持適當的距離、適時的休息、均衡的營養等,再加上定期視力檢查,身體力行,才能避免近視度數的迅速增加。一旦近視度數確定,採用那種治療方式最好?與眼科醫師詳細溝通後再做決定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