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打球碰傷頭,恐致外傷性癲癇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記者:李樹人
   日期:10月08日
 
   

 

 

 

打球時頭部激烈碰撞,騎車意外傷及頭部,小心可能導致外傷性癲癇!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許秉權指出,許多人以為癲癇是先天遺傳,但臨床顯示,大部分癲癇患者是後天造成,最常見為頭部外傷、腦中風,有人因腦部腫瘤,術前或術後出現癲癇。

許秉權表示,癲癇俗稱「羊暈」、「羊癲瘋」,為先天或後天因素引起的慢性腦部疾病。特徵為腦細胞過度放電引起反覆性發作,伴隨著複雜的臨床症狀表現,通常會出現抽搐或伴隨意識障礙。

統計數據顯示,超過40%腦瘤患者有癲癇症狀,一般建議顱腦手術後產生癲癇的病患應考量使用抗癲癇藥物,以避免發作。

許秉權說,腦血管瘤、低惡性腦瘤不會導致放電,但患者常因腫瘤局部壓力壓迫到正常神經元,導致腦細胞過度放電,如置之不理,可能經常不自主放電,必須透過功能定位切除放電組織,並使用抗癲癇藥物,以減少癲癇發作時對顱腦造成的再次損傷。

在抗癲癇藥物的選擇上,許秉權表示,應以高效且安全為考量,開顱手術後兩三天內對抗癲癇通常使用注射型藥物,之後轉換口服液型及錠劑型,多有健保給付。

如術前患者就有癲癇症狀,至少得服用抗癲癇藥物半年到一年,如患者並沒有癲癇症狀,服用一周即可。傳統抗癲癇藥物可能發生嚴重副作用,易與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由於藥物經由肝臟代謝,肝功能異常如慢性B、C肝炎、肝硬化患者也不宜使用,使用前應與醫師謹慎討論。

許秉權說,新一代藥物Levetiracetam由血球代謝,不會造成肝臟負擔,與化療藥物較不易出現交互作用,影響藥效。建議應考量患者藥物史與疾病史,選擇適合的藥物類型。

他說,癲癇患者如果沒有外傷經歷,就應懷疑是否為腦部腫瘤所引起,到醫院接受詳細檢查。一旦確定為腫瘤,切除病灶後應在醫師評估下,使用抗癲癇藥物,以免日後惡化為頑固型癲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