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調劑專注力,專業大考驗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845期)
   記者:藥師毛志民
   日期:11月18日
 
   

 

 

 

調劑疏失一直是值班藥師的夢魘,特別是在「一錯再錯」之後。

早在1990年,James Reason提出「瑞士起司理論」(Swiss Cheese Model),用一片片的瑞士起司比擬一道道的安全防護系統,每片起司上的小孔洞代表該道安全防護系統上的漏洞,一片起司的孔洞通常不會造成不良結果,但是如果每片起司的洞在某個時間點剛好排成一列,亦即一連串的小錯誤沒有被擋下來,如九星連珠一般,疏失便有機會發生。系統分析藉由找出孔洞並設法縮小、降低排成一列的機會,便能避免疏失發生或者在傷害造成前擋下來。

藥師調劑流程同樣依此理論,需要環環相扣、層層把關,要求藥師雙重核對,有的醫院更加碼為三重核對,每當研討會氣定神閒地看待投影在牆上的調劑疏失案例時,或許會有一種「怎麼那麼離譜」的困惑,但當被直指◎◎挖洞給○○跳,又覺得滿腹委屈與不平,為什麼會有如此複雜的情緒呢?

為了確保病人用藥安全,藥師「專心」調劑甚為重要。然而,現實總難如願,醫院藥師平均每一值班次,需調劑數百筆藥物,除了藥物名稱、劑型、規格量及數量要正確,各個藥的給藥頻次、劑量,藥與藥間的交互作用,患者本身肝腎功能、是否需要管灌等都需要「專心」的專業評估。

舉凡缺藥調藥或補藥,磨粉處方或藥袋(包藥紙)用完,和那三不五時CALL IN接不完的電話,還有藥局外那些「渴望」快點領藥的灼熱眼光…,這眼下的工作環境有這麼多的「洞」要你我分心,一旦處理失當便動輒得咎。

藥師調劑的既快又好是多數患者所期望的,如果連這點小事都沒法做好,又如何讓人信賴您的專業?固然這「賣命」的調劑工作不能出錯,但對於意外「出包者」需要更多關懷與了解,理性地探究及解決問題,優先得面對的如何是「專心」調劑這個陳年難解的問題,努力地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