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早期經常沒有明顯症狀,患者感到身體不適時,往往腫瘤已轉移。1名年近40歲的鐵路局駕駛,發病時完全沒有任何異狀,某天突然肚子痛就醫檢查,才赫然發現罹患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整個腹腔都是腫瘤。
轉移性腸癌難察覺 積極治療勿放棄
彰化基督教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陳宏彰主任表示,雖然大腸直腸癌發生率逐年攀升,但治療機會也一直在提升,根據統計,新診斷的大腸直腸癌病患,每5人就有1人已轉移。不過受惠於化療、標靶藥物的發展,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整體存活也有顯著的延長,但仍偶有病患因為害怕接受手術、化療而選擇逃避,轉而迷信偏方、不肯接受正規的醫學治療,導致延誤治療的絕佳時機。
曾有1名大腸直腸癌合併肝轉移的30多歲女病患,手術切除後,僅接受一次化療治療後便因害怕而放棄,後來病灶轉移到胸腔,沒多久即離開人世,相當可惜。
手術配合標靶藥物 有開刀就有機會
目前在治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上,無論是手術開刀,或是標靶藥物的治療,都有良好的進步,增加病患的治療機會,目前則有健保支持,更減輕患者經濟負擔。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首先要考慮病患的治療目標,如果可以將轉移病灶切除乾淨,會建議病患務必接受手術。而無法施行手術的病患,治療目標便會以如何延長生命為首要考量,此時可以使用的藥物則越多越好。
健保給付雙標靶 降低患者經濟負擔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治療策略需要拉長戰線、多線治療,因此醫師需要更多武器,陳宏彰主任指出,在選擇治療策略時,會為病患考量現實健保給付條件,在現行規範下,將所有可能用到的藥物盡可能地依序使用。若第一線先以「血管新生抑制劑」治療,第三線可再改用「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患者不用自費;但若一線先用「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卻治療無效,因為「血管新生抑制劑」並無給付於第三線用藥,接下來就得自費。
就近接受專業醫治 切勿迷信偏方
陳宏彰主任強調,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是一場長期抗戰,病患應把握治療機會,積極接受治療勿輕易放棄。目前各醫學中心在癌症治療都採跨科團隊合作,為病患進行最專業且妥善的治療及照護,民眾可選擇就近的醫學中心,免於長期治療帶來的舟車勞頓,以及時間和精神的負擔,維持以往正常的生活環境與品質。呼籲民眾,應接受科學正統的治療,相信實證醫學、勿迷信偏方,遵循醫師建議積極治療,才能獲得較佳的治療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