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兒童腦性麻痺:依證補肝腎、養心脾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李叔霖
   日期:03月07日
 
   

 

 

 

中醫師孫茂峰表示,兒童腦性麻痺屬於中醫五遲、五軟等範疇,其中,五遲是以發育遲緩為主要特徵,五軟是以痿軟無力為主症;五遲指的是行遲、語遲、立遲、齒遲、髮遲;五軟指的是頭項軟、手軟、足軟、口軟、肌肉軟。

中醫認為,這種病症的病因主要為先天不足,也有屬後天失調者,先天不足的因素包括父精不足、母血氣虛、秉賦不足、婦女懷孕時患病、藥物受害等不利因素,進而遺患胎兒,最後造成精氣未充、髓腦未滿、臟氣虛弱、筋骨肌肉失養而致病。

通常腦性麻痺患童需要長期接受治療,療程常持續數年之久。孫茂峰指出,中醫可以配合西醫常規治療來改善患者症狀,五遲、五軟屬於弱證,治療時應以補為主,根據不同證型分別予以補腎養肝、健脾養心。

孫醫師指出,肝腎虧損者不能榮養筋骨,使筋骨、牙齒不能順利生長發育,患者常伴有筋骨萎弱、頭項萎軟、發育遲緩等症,以及坐起、行走、站立、生齒等明顯遲於正常同齡幼童,其舌淡、苔少,治宜補腎養肝。

屬於心脾兩虛者常有心脾兩虧、氣血虛弱之象,因為心主血、脾生血,而髮為血之餘,心脾兩虛則血不榮髮,加上脾主四肢肌肉、開竅於口,脾虛則生化匱乏,自然氣血不榮於臟腑、肌膚;這類型的患者常伴有語言遲鈍、精神呆滯、智力低下、頭髮生長遲緩、髮稀萎黃、咀嚼吮吸無力、胃口不好、口角流涎、手腳萎軟、肌肉鬆弛、大便多祕結、舌淡苔少,像這種情況健脾養心、補益氣血。

中醫治療腦性麻痺常用中藥方包括麻子仁丸、小續命湯、參苓白朮散、血府逐瘀湯、六味地黃丸等,以及甘草、紅花、石菖蒲、乳香、天麻等中藥材。

患者接受治療外,還需長期配合復健運動、教育訓練等以便逐步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