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動物用人藥恐毀滅公衛防疫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鍾佩芳
   日期:03月18日
 
   

 

 

 

國內動物用藥不足,主管機關農委會與獸醫界卻只為方便取得及降低成本,欲以人用藥品替代,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李蜀平昨(17)日表示,未來若開放可用人藥來治療疾病,將無法分辨人類流行病防疫第幾線用藥,諸多人畜共通傳染疾病,恐將產生對人藥的抗藥性,人將無藥可用,造成公衛防疫上的毀滅性浩劫。

若動物長期使用人用藥品,因動物代謝機轉與人不同,人用藥品之賦形劑等不同製程、用量,可能會對動物造成更大的傷害。人體與動物之肝、腎功能與生理機能的迥異,主管機關及獸醫界在沒有任何的證據顯示動物長期使用人用藥品是安全的情況下,貿然開放人用藥品予獸醫師使用,不僅是漠視動物用藥安全的權益,未來也可能對動物造成傷害。

邱建強藥師表示,像是直接將人類常見的普拿疼拿來給貓吃,會發生變性紅血球血症、血尿、肝衰竭,甚至會造成貓死亡等。這是因為貓缺乏葡萄酮化轉移�,造成代謝有問題。

長期以人用藥品替代動物用藥品,將導致微生物抗藥性發生機率之提高,一旦人畜共傳疾病疫情發生時,人類恐將面臨無藥可用。

邱藥師表示,細菌本身也具有應變能力,它們為了繼續生存下去,勢必本身發展出對環境的適應力,亦即當四周環境已長期地充斥著某種抗生素時,假以時日後,細菌對此種抗生素會產生抗藥性。

除了人用抗生素之外,動物抗生素使用對細菌抗藥性的影響,近年來也逐漸被注意。據估計,歐盟所消耗抗生素總量的48%是用於動物。根據台灣人用抗生素與動物用抗生素使用量之調查研究,台灣地區動物用抗生素所占比率更高達70~76%。

雖然近年來各國政府紛紛立法禁止人用抗生素做為動物的生長促進劑,但是仍有許多的抗生素被用於作為動物治療。有多項研究證實,對人用抗生素之抗藥性基因的出現可能肇因於同類藥物用作動物的生長得促進劑或治療。

在歐盟,每年因多重抗藥性細菌感染所引起的死亡人數約在2萬5千人,其相關費用高達15億歐元。在美國,抗藥性病原所引起的感染每年更花費醫療體系超過200億美元,額外產生800萬的住院日。

若暫以人用藥品解決動物用藥急迫之情形,卻不依現行人用藥品相關法規管理,將造成人用藥品管理的嚴重漏洞。現行人用藥品管理,不論是一般藥品或者是管制藥品,皆有完善且嚴謹的控管、監督規範。若遭有心人士利用、牟利,則人用藥品之管理將產生嚴重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