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北市現恙蟲病,叮咬感染頭痛出汗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萬博超
   日期:04月03日
 
   

 

 

 

民眾郊區爬山或掃墓時被恙蟲咬的機率較高,北市衛生局指出,北市今年至3月底有一例確診恙蟲病,每年平均15至20例確診個案。

衛生局疾病管制處朱玉如處長指出,恙蟲病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係經由感染立克次體的恙蟲叮咬而感染人,人與人之間不會互相傳染,提醒民眾上山或至郊區掃墓時,宜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做好自我防護,避免被恙蟲叮咬。

北市今年度至3月底已確診1例,個案居住在山區,住家周圍有大片雜草,可能於春節前進行除草時被感染。因為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蟲常常停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到經過的動物或人身上,通常被恙蟲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潛伏期常為9-12天,伴隨有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約發燒1周後,在軀幹出現暗紅色的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若未經適當治療,致死率最高可達60%。

防治恙蟲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降低恙蟲的密度、消滅宿主,以及避免長期進入恙蟲活動地區。衛生局表示避免被具感染性的恙蟲叮咬的方法,包括穿著長袖衣褲、靴子、手套等,於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塗抹蚊蟲忌避劑(含化學成份DEET),以及參加山區戶外活動返家後立即洗澡更衣,減少受叮咬的機會。住宅附近、道路兩旁及田埂等草叢區域,人群接觸頻繁的草地應先剷除雜草,消除恙蟲孳生地,以及進行滅鼠工作避免鼠類孳生,以有效降低感染恙蟲病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