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愛滋病,又稱為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這類病人是受到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感染,屬反轉錄病毒的一種,這類病毒分為兩型(HIV-1和HIV-2),而HIV-1是大多數國家中最主要造成愛滋病的病因,而HIV-2較HIV-1傳染力及盛行率低。此病毒會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造成免疫力降低,無法對抗環境中的細菌和病毒,因而出現一連串感染,最後導致死亡。HIV主要的傳染途徑是性接觸和接觸受到汙染的血液物質。台灣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經檢驗證實通報為愛滋病感染者已達25,081例,其中24,239例為本國籍,剩餘人數為外國籍,累積發病人數為9,725例,有3,771名個案已死亡,性行為仍是主要傳染途徑,其次為注射藥癮者,其中,年齡以20~29歲比例最高(40.2%),其次為30~39歲(34.1%)。愛滋病毒進入體內後,臨床表現具多變化性,但大多數病人會有類似傳染性單核球過多症(發燒、紅疹、喉痛、淋巴結腫、無菌性腦膜炎等)及CD4淋巴球持續下降的情形,2週後症狀緩解,愛滋病毒進入潛伏期,多數患者約5~10年後,才會有症狀發生,成為愛滋病病人。愛滋病的相關症狀極其複雜,常見有不明原因發燒、腹瀉、體重減輕、咳嗽、口腔念珠菌感染等。
病因學與診斷
HIV病毒是包裹著單股RNA的反轉錄病毒,其生活史如圖1所示。現今愛滋病的治療策略主要是阻斷HIV病毒生活史的某一階段,使其病毒無法如願複製,已達治療效果。因初次感染愛滋病毒到抗體產生有一段空窗期,在愛滋抗體檢測上建議接觸後3個月後,也可能6個月甚至到13個月。實驗室最常診斷HIV感染的方法為酵素免疫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其可以偵測對抗HIV-1的抗體,ELISA具有高敏感(>99%)和高特異性(>99%),當ELISA檢測呈現陽性結果,一般會再用西方墨點法(western blot)做確認測試。此外臨床上常以愛滋病毒的數量及CD4淋巴球的數量來判斷病人目前的疾病進展、治療及追蹤的時機和評估預後。一般當CD4淋巴球數量低於350 cells/mm3之所有愛滋感染病患建議其必需治療;CD4數量在350-500 cells/mm3之沒有症狀的病患也應該提供治療;CD4數量高於500 cells/mm3的病患通常不需要治療,但要持續追蹤CD4淋巴球數量。某些臨床醫生在愛滋病毒數量>100,000 copies/mL也會選擇開始治療。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