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替代Pseudoephedrine(PSE)解鼻塞?

發表於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889期)
   記者:  高雄市記者毛志民
   日期:10月13日
 
   

 

 

 

含麻黃素成分(Pseudoephedrine(PSE)、Methylephedrine、Ephedrine)感冒藥有流為非法製毒來源的疑慮,(101年藥物濫用案件暨檢驗統計資料分析)與100年相較,甲基安非他命的通報個案數在101年增加21.7%,吸食者以20至29歲為主。

食品藥物管理署為了加強防治,亦與藥業公、學、協會多次協商,從要求製藥廠商,也要求藥師(生)販售含麻黃素類之指示藥品時,供應量以每人每次購買7日量用量為原則;超出7日量者,藥局(房)應取得當事人同意後,設簿冊登載購買者姓名、藥名、批號、聯絡方式、購買原因等資料以供查核。

早在1976年,美國FDA便將Phenylephrine(PE) 與PSE列為緩解因感冒、過敏性鼻炎、和鼻竇炎之鼻塞症狀之安全、有效的非處方藥物;基於防範以PSE製安毒的原因,美國FDA要求藥廠自行從藥品中移除,全球的藥廠多選擇無法轉化成甲基安非他命的PE取而代之。

有趣地是,PE與PSE雖同樣是逾50個年頭的老藥,在英國不需要任何臨床數據支持其療效,便以複方藥物註冊之;在美國也僅是參考未刊出的研究;因此,PE是否為有效緩解鼻塞的成分亦備受質疑。

我們可以檢索語法(Phenylephrine OR Pseudoephedrine)AND(decongestant OR decongest* OR congestion OR congest*)AND(Nasal OR Cold)在PubMed找證據,2007年有兩篇針對PE的單次、單方口服療效的薈萃分析,一篇分析了7個交叉試驗,納入113位受試者口服10毫克PE與安慰劑相較,和一個平行試驗的再分析,認為PE對感冒患者的急性鼻塞症狀緩解是有關聯的。另一篇則納入8個未刊出的研究,納入138位受試者,認為10毫克PE的效果不明顯,25毫克PE則可明顯改善鼻塞症狀;不過,不同劑量對心跳速率或血壓的影響並不一致。

仔細比較兩篇文章可以發現,納入的研究大部分是相同的,都是1970年代以前的研究,且異質性明顯。鑒於國內目前含PE的口服劑型許可證都是複方的,或可參考2013年針對Acetaminophen(400毫克),Chlorphenamine(4毫克)和PE(4毫克)的固定劑量組合的雙盲、隨機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在上午7點到晚上11點,每4小時服用一次(即每日5劑) 連續服用2至3天,分析146位受試者發現,較安慰劑能既安全又有效的緩解感冒或類流感症狀。

PE常見反彈性鼻塞、鼻子刺痛和打噴嚏等不良反應,今年(2014)首度有急性缺血性結腸炎(Acute ischaemic colitis)案例報告提醒我們留意;PE可能與Amitriptyline、Amoxapine、Clomipramine、Desipramine、Doxepin、Imipramine、Midodrine、Nortriptyline、Pargyline、或Propranolol等有交互作用;忌與單胺氧化?抑制劑(如Isocarboxazid、Linezolid、Selegiline等)併用。

對患有如心臟阻滯、心跳過緩、嚴重動脈粥樣硬化、心肌疾病患等心血管疾病或甲狀腺功能亢進者,使用PE時要格外小心;老人家服用PE,可能增加心室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等心血管反應的風險、攝護腺肥大者也要當心。此外,解剖窄角、窄角型青光眼、與角膜上皮屏障相關的眼內手術;嚴重動脈粥樣硬化的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的嬰幼兒和老人、嚴重高血壓、心室心跳過速;對PE成分過敏等都建議避免選用。

總之,PSE成份自藥品中移除已是國際趨勢,就現有含PE藥物建議服用劑量而言,鮮少有不良反應案例通報,咸認是安全的;不過,對於PE治療鼻塞的效果仍需要更多的臨床試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