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傳統中醫藥,可望調整人體氣血陰陽。中醫師李芬蓮表示,傳統中醫認為人體虛損發生時常見氣虛、血虛、陰虛、陽虛,通常免疫力會跟著往下降,像這種情況中醫常用補氣、補血、補陰、補陽等補益藥,以便改善虛損、提高人體免疫力。
中醫認為,補氣藥、補血藥,可以相輔並用,補陰藥、補陽藥亦然,善用補陽必於陰中求陽;善用補陰必於陽中求陰。中醫常根據虛證類型使用相應補藥,氣虛補氣、血虛補血、陰虛補陰、陽虛補陽,不過人體氣血陰陽相互依存、相互轉化,所以必須根據體質、病情,靈活配伍應用中藥材。
李醫師指出,中醫把人體虛證分成四型,陽虛證型者常見手腳冰冷、小便清長、臉色白、自汗等症狀;氣虛證型者常見精神倦怠、身體乏力、懶言、走路易喘等症狀;陰虛證型者常見口乾舌燥,盜汗、便祕等症狀;血虛證型者常見貧血、頭暈、身體無力、臉色蒼白等症狀。
虛證分四型,相對補益藥也常分四類,補陽藥包括山茱萸、淫羊霍、鹿茸等中藥材;補氣藥包括人參、黃耆、西洋參、黨參、茯苓中藥材;補陰藥包括麥門冬、石斛、何首烏中藥材;補血藥包括當歸、枸杞、桂圓等中藥材。不管使用哪一種藥物,都必須因人而異,經由中醫辨證後即可調整體質、改善身體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