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國內追蹤、觀察癌病變大突破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蘇湘雲
   日期:03月13日
 
   

 

 

 

馬偕兒童醫院遺傳科資深主治醫師林達雄與中原大學、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在追蹤、觀察癌症病變上有重大突破。研究團隊將原本不易於體內觀察、追蹤的癌症部位「翻轉」至斑馬魚體表,這樣就變得容易觀察,如此就能建立快速藥物篩檢平台,研究成果並已刊登在國際重要專業期刊《腫瘤標靶》(On-cotarget),且已申請專利。

除林達雄醫師,參與研究的團隊成員包括中原大學生技系蕭崇德博士、國衛院癌症研究所李岳倫博士等人。

林達雄醫師表示,像乳癌這類惡性癌症在上皮組織時,還待在原地不動,當轉型成間葉細胞,就會開始隨著血液循環轉移、擴散,形成癌症轉移,導致治療成效不佳。

現階段的癌症轉移動物模型以老鼠為主,植入基因到老鼠身上後,最長需要一年以上時間才能誘發腫瘤、進行藥物篩檢,這類藥物不但研發時間極長且價格昂貴。

研發團隊以c-myc致癌基因活化DNA複製蛋白Cdc6,進而促使癌細胞增殖、轉移,並將癌症轉移組織表現於斑馬魚皮膚表面。李岳倫博士表示,如此一來,不必再透過解剖,用肉眼就可判斷是否產生腫瘤,如此就可以快速篩選抑制轉移藥物,並觀察其治療成效,大幅縮短研發時程、成本。

蕭崇德博士表示,早期利用斑馬魚進行抗癌藥物篩選,並不成功,原因在於過去的研究只能在斑馬魚出生後一個月到兩年間產生腫瘤;此次研發團隊讓斑馬魚在受精後一周左右就產生腫瘤,較適合進行高通量抗癌藥物篩選。

林達雄醫師表示,希望未來可以找到抑制癌症轉移藥物,或找到逆轉癌症轉移方法,以造福更多癌症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