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保健》行為、藥物治療,改善膀胱過動症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鍾佩芳
   日期:03月23日
 
   

 

 

 

台灣成人中約有10%-12%罹患膀胱過動症,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暨花蓮慈濟醫院泌尿科主任郭漢崇表示,膀胱過動症(OveractiveBladder;OAB),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之定義(2002):與下尿路症狀之儲尿症狀有關;急尿,不論是否發生急迫性尿失禁,且通常伴隨頻尿和夜尿的現象。

膀胱過動症為患者膀胱儲存尿液尚未到正常排尿容量時,就產生無法抑制的收縮,出現頻尿、急尿、夜尿、或甚至急迫性尿失禁。而罹患膀胱過動症因不會有立即致命危機,經常被患者忽視未受治療,而使自己的生活品質低落。

對於膀胱過動症的診斷應該是一個暫時性的診斷,病人可以使用排尿日誌來紀錄三天裡面排尿的次數以及排尿量。如果病人達到每日排尿八次以上,具有急尿感,而且每次的排尿量都不超過350毫升,便可以稱病人具有膀胱過動症。

然而,只有少數數(五分之一)膀胱過動症的病患接受治療。膀胱過動症的治療:生活型態的改變、膀胱訓練計畫、骨盆底肌肉訓練、口服藥物治療、注射神經肉毒桿菌/神經調節技術、手術。

膀胱過動症的治療方式通常會以行為治療搭配藥物治療,行為治療部分會呼籲患者調整喝水及飲食方式,例如減少水分攝取、避免碳酸性飲料或水分含量高的水果等,若維持兩周以上而症狀仍未改善,醫師將輔以藥物來進行治療。

生活型態的改變、膀胱訓練。維持適當水分攝取、定時上廁所、維持健康的生活形態和體重。膀胱訓練是讓患者學習抗拒急尿感,並延後排尿。逐漸延長上廁所的間隔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