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經過乾燥後依型態分類,並洗淨去皮。取自主根,形狀完整大塊的稱為「蛋吉」;「蘇吉」即圓錐型或楔形等形狀較為不完整的;來自支根或是主根末端的稱為「水根」。「蛋吉、蘇吉」又個別依質量的大小分為一等、二等、三等(詳見表二)。
以蒽醌類化合物作為含量指標來比較,蛋吉優於蘇吉,水根的含量更是明顯較少。但亦並非絕對,如甘肅渭源的掌葉大黃反而是水根的蒽醌類化合物含量高於主根1(詳見表三)。
五、炮製
炮製可以改變藥材特性,同樣的藥材經由不同炮製方式處理過後可作不同應用。生大黃多用於瀉下攻積,如大承氣湯、小承氣湯皆是取其走而不守的攻下之效。而大黃經過蒸製之後,具有瀉下作用的dianthrone類物質含量顯著降低4,此即為熟大黃攻下功效較生大黃為緩和的原因。熟大黃在應用上多取其活血化瘀的功效,如正骨紫金丹、大黃蟅蟲丸等。酒炙大黃是指拌酒炒製的大黃,俗稱酒大黃。酒的升提之力可以引藥上行,將大黃的清熱作用導入中上焦,如當歸龍薈丸。和生大黃、熟大黃相比,經炒炭處理之後的大黃抗凝血作用明顯減弱5 。有別於原本活血化瘀的療效,轉而用於收斂、止血、止瀉。應用方劑如十灰散。此外,大黃除了內服還可以外用。古法是將大黃用石灰炒製,其活血化瘀兼止血收斂的效果可用於治療燒燙傷。但石灰本身為強鹼,對人體皮膚的傷害也不小。炮製過後多少會附著在大黃的飲片上,在應用上頗有限制。近年來發展出了將大黃置於小蘇打溶液中悶潤後炒乾的炮製法,功效相仿卻免除了石灰帶來的疑慮6。
(待續)
參考資料
1. 李芸、苗小樓、吳平安等。大黃不同品種不同產地加工品的蒽醌含量比較。藥物分析雜誌。2012; 32-12。
2. 敬勇、李敏、齊景梁等。大黃游離蒽醌含量與產地及生長年限的相關性研究。Journal of Chinese Medical Materials,第35卷第10期2012年10月。
3. 唐文文、李國琴、宋平順等。大黃乾燥方法研究。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第44卷第4期2013年2月。
4. 衛昊、馮改利、鄭潔等。清蒸和酒蒸對大黃中9種化學成份的影響分析。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2013年4月第35卷第4期。
5. 隋峰、閆美娟、李燕等。不同炮製法對大黃活血化瘀作用影響的比對研究。中藥藥理與臨床,2012; 28-6。
6. 劉波、徐常本。正交試驗法優選小蘇打製大黃的炮製工藝。遼寧中醫雜誌,2013年第40卷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