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調查發現,全台灣每天銷售的炸雞排高達25萬份,以每份平均厚度2公分計算,一天就要吃掉超過10座台北101高度的雞排,相當驚人,但網路上卻總是流傳著許多未經證實謠言,如雞屁股含有致癌物,或雞的生長激素或抗生素,通常注射在雞翅膀等,使得民眾人心慌慌,因此,專家將為這些疑雲,幫大家一一進行破解。
疑雲一/雞屁股含有致癌物,不要吃比較好?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韓柏檉教授表示,致癌是一種機率問題,與強度大小、濃度含量、頻率、食用時間有關,但目前並沒有在雞的身上發現任何一種致癌物,所以,民眾無須過度驚慌,反而烹調方式、容器才有致癌疑慮,如油炸、火烤。
疑雲二/雞的生長激素或抗生素,通常注射在雞翅膀,而雞腳則會囤積抗生素,要少吃雞翅膀或雞腳?
台灣農業標準學會王淑音理事長表示,目前台灣的法令以嚴格規定不施打生長激素,且價格不斐,若施打成本遠高於市價,業者根本不可能施打,至於台灣雞隻為什麼生長較快速,主要原因在於種類、技術以及飼料配方。
而抗生素則有分為預防性與治療兩種,前者全世界正逐漸禁止施打中,後者則是一定得用,通常會添加在水、飼料中,不會用打的,且須遵守停藥期才可販售,否則不合法會被公開並罰錢。
疑雲三/爆發禽流感疫情時,要避免吃雞肉?
韓柏檉教授表示,疫情爆發時,除了挑選有品牌標章的雞隻外,也要煮熟再食用,如此一來,就不會有感染的問題,只是,外食者要特別注意,因受到烹調方式、環境衛生的影響,在食品安全上的疑慮會比較多。
疑雲四/認證的雞肉產品比較安全嗎?
王淑音理事長表示,目前市面上的認證標章多,但並非所有都是強制性,建議民眾在挑選時可依屠宰檢驗、CAS以及產銷履歷為依據,另雞肉本身的顏色最好以淺粉紅為佳,不要太多血水或太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