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錦囊》針灸有助調節自律神經功能,改善失眠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萬博超
   日期:10月15日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在裕指出,針灸有助調節自律神經功能,改善不適。

當察覺有長期失眠合併緊張、焦慮、疲倦、頭痛、耳鳴、胸悶、心悸、頻尿、便秘、腹瀉、眼睛酸澀、口乾舌燥、肩頸僵硬的症狀時,極可能已罹患自律神經失調。

失眠的定義為入睡困難、睡中易醒或醒後難以再睡。依中醫觀點來說,頭皮上某些穴位經過適當針灸治療是可以改善失眠症狀。百會位於頭頂上方是督脈的經穴,針刺百會穴能安神定志、醒腦益智;而印堂穴位於兩眉之間,配合百會穴可調節陰陽、疏通氣血,以發揮鎮靜安神之功效。

針灸治療失眠的療法簡便安全又不會加重肝腎負擔,同時不會像服用助眠劑可能會有白天想睡、全身無力、體重增加的副作用,是治療長期失眠患者很好的選擇。

醫師建議,晚餐後不喝咖啡、茶、酒及抽菸。晚餐吃八分飽即可,切勿吃宵夜。睡前1小時可喝溫牛奶、泡溫水澡,放鬆心情、培養睡意。睡前勿喝過多的液體,避免半夜起來小便而導致失眠。避免睡前4小時內做激烈的運動。同時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儘量在晚上11點前就寢。白天午睡不超過半小時。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也可能導致磨牙、心悸、肌肉僵硬、易怒、煩躁、健忘、口乾舌燥、便祕及肩頸背部疼痛等;屬壓力症候群。雖然人體有自我平衡調節,正負調整的機能,但過頭、長時間不間斷的壓力會讓人難負荷,容易造成荷爾蒙異常與自律神經的失調。

壓力亦使神經系統產生有變化。有壓力時,交感神經亢奮,血壓血糖都升高,呼吸加快,情緒緊繃,讓人暫時全神貫注,應付眼前的情況;副交感神經則相反,讓人放鬆,使消化功能正常進。

當人們感到壓力過大時,可透過適度娛樂、聊天或培養其他興趣轉換緊張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