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方(續)
2、痛瀉要方
白朮18克、白芍12克、陳皮9克、防風6克是為痛瀉要方,所治之腹瀉是由肝旺脾虛所致,治法是以「疏肝補脾」的方式。方中白朮健脾燥濕,白芍養血調肝、緩急止痛,共為主藥;陳皮和中化濕、理氣醒脾,防風散肝舒脾,共為佐使藥。四藥相配,瀉肝補脾,調和氣機,則痛瀉可止。故現代認為本方可調整肝脾功能、消炎止瀉、止痛,故可用於腸鳴、腹痛、泄瀉及慢性或過敏性結腸炎、急性腸炎等病之痛瀉證。臨床上此方組合有時會拆方運用。
IBS治療病例
以下二個病例皆是以痛瀉要方合甘麥大棗湯治療IBS,並與西醫常規治療對照觀察。治療組與對照組分別以20日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後觀察療效。治療期間均不用其他藥物,囑患者禁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規律作習;判斷療效的定義,治癒:症狀全部消失,腸道功能正常,複查也並無異常;有效:症狀好轉,大便次數減少,腹瀉每日?2 次;無效:症狀及大便情況無好轉。
1、病例一2
基礎方:防風12 g、炒白朮30 g、陳皮12 g、白芍藥15 g、炙甘草15 g、小麥60 g、大棗10 枚。每日1 劑,水煎,分2 次早晚飯前30 min 溫服。
方法:治療組均以中藥(痛瀉要方合甘麥大棗湯)來治療,並與西醫常規治療作對照觀察。實驗結果顯示,治療組共102例,治癒有72例,有效有22例,無效共有8例,總有效率為92.16%;對照組共101例,其中治癒的有50例,有效者有19例,無效者有32例,總有效率只有68.31%。與對照組相比較,治療組的總有效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兩組療效比較顯示,痛瀉要方合甘麥大棗湯治療IBS療效較好。
(待續)
參考資料
1. Teschke R, Wolff A, Frenzel C, Eickhoff A, Schulze J: Her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evidence base in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WJG 2015;21:4466-4490.
2. 宋明林:痛瀉要方合甘麥大棗湯治療腸易激綜合征203例臨床觀察. Hebe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7;29:721-722.
3. 趙桂芳,何慶勇:何慶勇運用甘麥大棗湯的經驗。世界中西醫結合雜誌2015年第10卷第1期。
4. 黃書玲:痛瀉要方加味合甘麥大棗湯治療腸易激綜合征臨床分析.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2;4:7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