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腦溢血死亡率近三成,微創開顱手術保神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記者:  朱姵慈
   日期:10月29日
 
   

 

 

 

36歲的許先生某天早上意識不清,緊急就醫後,發現昏迷指數達8分,右側肢體偏癱;電腦斷層顯示左側背核有一約80cc大小之血塊,為出血性腦中風,醫療團隊立即安排緊急內視鏡輔助開顱手術。移除大部分血塊,術後一週恢復意識,目前可使用拐杖自行行走,持續接受腦中風照護計畫,進行復健。

長期的高血壓容易引起出血性腦中風,俗稱「腦溢血」,根據台灣腦中風學會資料,目前35歲以上每10萬人口每年約有73人,佔所有中風病人的22%,但死亡率較高,發病一個月內的死亡率約26-30%。當發生腦出血時,因頭顱為一密閉空間,血塊會壓迫腦組織、造成局部腦缺氧及顱內壓升高,其中最致命的就是顱內壓升高,若腦壓持續升高,即需考慮開顱手術。小腦出血,大量腦出血合併昏迷指數惡化等情形也須考慮開顱手術。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洪翊傑表示,內視鏡輔助開顱手術屬微創手術,能盡量降低手術對腦組織的傷害,並同時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盡可能保留神經功能,降低日後發生嚴重癱瘓的機會。希望能在關鍵時刻發揮保護腦神經功能的作用,待手術穩定之後,病人可配合腦中風照護計畫,透過積極與高強度的復健,讓病人有機會回復神經功能,重建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