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伯是位80多歲的已婚男性,被帶到門診的原因主要是在近年來開始出現情緒不穩定、容易生氣,記性變得越來越差、常常連自己吃過飯了都忘記而對家人發脾氣,個性變得容易猜忌、特別針對太太(常發脾氣說太太有外遇,不管怎麼跟他解釋都沒有用),睡眠狀況變差、難睡易醒,甚至會聽到死去親人在對自己說話,家人努力照料但狀況沒有好轉,精疲力盡的家人只好勉強把伯伯帶到醫院來求診。經過完整的評估及檢查,確認李伯伯是罹患了阿茲海默氏症,並且開始藥物及非藥物的治療,伯伯狀況逐漸穩定好轉。
阿茲海默氏症是在1906年由德國的AloisAlzheimer醫師發現,是最常見的失智症,其他常見的失智症還包括有血管性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及額顳葉型失智症等。失智症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盛行率從65到69歲的1.2%、70到74歲的2.2%,隨著年齡增長盛行率也跟著上升,90歲以上的老人家罹患失智症的盛行率甚至超過30%。失智症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而造成認知功能的下降、執行功能的退化、記憶力衰退、個性的改變,甚至出現各種的精神行為症狀,造成家屬照護上相當大的困擾跟負擔。在1993年9月底,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為7.09%,已達世界衛生組織所訂定的「高齡化社會」指標,到了2013年,老年人口比率更超過了11%。根據經建會的報告,預估到2018年,台灣的老年人口將會增加到14%,到了2025年,這個比率將會超過20%,台灣即將正式邁入所謂的「超高齡社會」。可以想見,失智症將會是未來我國必須嚴肅正視的課題。在治療的部分分為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
目前有數種能改善失智症患者認知功能並減緩疾病症狀的藥物,針對有明顯情緒症狀及精神行為症狀的患者,醫師有時也會同時合併可以穩定情緒及改善精神症狀的藥物來治療。在藥物治療之外,也有營養與飲食療法、運動治療、園藝治療、音樂治療等非藥物的治療方式。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減緩失智症患者功能的退化,增加其生活品質,也減低照顧者的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