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將局部盤踞的邪氣吸出體表,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中醫針灸康復臨床醫學博士黃怡表示,拔罐根據不同的罐具或是不同的手法,可以達到不同效果。
拔罐工具種類
竹罐:輕便耐用、便於攜帶、經濟實惠、不易破碎;竹罐吸附力較玻璃罐大,不僅可以用於肩背等肌肉豐滿之處,而且可應用於腕、踝、足背、手背、肩頸等皮薄肉 少的部位;另外,竹罐療法在應用時可放於煮沸的藥液中煎煮後,吸拔於腧穴或體表,可通過負壓改善局部血液循化,並借助藥液的滲透起到局部薰蒸作用,形成雙 重功效,加強治療作用。但竹罐易燥裂漏氣;且因吸附力較大,罐體不透明,難以觀察罐內皮膚反應,留罐時間不能太久,以免出水泡,增加患者的痛苦。
玻璃罐:優點是罐口光滑,質地透明,便於觀察拔罐部位皮膚充血、瘀血程度,從而掌握留罐時間;是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罐具,特別適用於走罐、閃罐、刺絡拔罐及留針拔罐。但須小心其導熱快,易燙傷,且容易破損。
抽氣罐:是利用機械抽氣原理,使罐體內形成負壓,使罐體吸附於選定的部位。優點是抽氣罐不用火、電,不會燙傷皮膚,且排除因用明火而增加的消防隱患;操作簡便,可普遍用於個人和家庭的自我醫療保健,是目前較普及的新型拔罐器。但缺少火罐的溫熱刺激效應。
拔罐應用手法
留罐:將罐吸附在體表後,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術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鐘;多用於風寒濕痹、頸肩腰腿疼痛。
走罐(推罐):罐口塗萬花油或鐵打損傷之類的油,將罐吸住後,手握罐底,上下來回推拉移動數次,至皮膚潮紅;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豐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於感冒、咳嗽等病症。
閃罐:罐子拔住後,立即起下,反復吸拔多次,至皮膚潮紅;多用於面癱。
刺絡拔罐(刺血拔罐):先用梅花針或三棱針在局部叩刺或點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內出血3~5毫升;多用於痤瘡等皮膚疾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