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特蒐》茲卡病毒增胎兒小頭症風險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陳敬哲
   日期:01月21日
 
   

 

 

 

蚊子駭人疾病不僅登革熱,茲卡病毒(Zika Virus)也是透過蚊子叮咬散布,雖然感染者症狀輕微,多數僅發燒、頭痛、關節痛、出疹等輕微症狀,但巴西衛生研究機構發現,孕婦感染茲卡病毒,會增加胎兒小頭症風險,嚴重阻礙大腦發育,由於沒有特效藥與疫苗,只能隔絕傳染蚊蟲降低感染機率。

多數患者症狀輕微

茲卡病毒傳染途徑如同登革熱,當蚊蟲吸取感染者血液後,再次叮咬他人傳遞病毒,通常不會直接人傳人,曾經傳出性行為與輸血的罕見案例,感染症狀大多很溫和,發燒與出疹是感染常見症狀,稍微嚴重也會發生結膜炎、肌肉關節疼痛,症狀一般持續2至7天,目前沒有特效藥,只能使用輔助治療。

傷害胎兒大腦發展

雖然一般成人感染茲卡病毒不容易有生命威脅,但對於腹中胎兒卻是重大傷害,巴西衛生研究機構發現,由於2015年中南美洲茲卡病毒大流行,巴西增加3500名罹患小頭症新生兒,提高20倍發生風險,由於沒有疫苗可以預防,只能透過防蚊措施,減少蚊蟲叮咬,降低茲卡病毒感染風險。

百年內自非洲傳播各地

茲卡病毒自1947年首次在烏干達發現,1951至1981年從非洲流傳到亞洲,2014年首次在中南美洲發現,由於北美與歐洲陸續出現境外移入病例,加上證實與小頭症有關,逐漸受到各界重視;目前研判經由交通工具將含病毒蚊蟲運送他地機率不高,但藉由感染患者散布病毒則有一定風險。

專家意見

疾管署防疫醫師羅一鈞表示,當孕婦感染茲卡病毒,胎兒腦部發展很可能受到損害,導致智商發展遲緩,只有1%至5%小頭症患者能發展正常智商,由於產檢超音波不一定能準確確診,有時嬰兒出生後才能發現,因此懷孕女性計畫前往高風險地區,一定要做好防範錯失,以免胎兒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