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食藥署舉辦「食在要安全」記者會,避免食藥交互作用,藥師來把關

發表於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959期)
   記者: 
   日期:03月28日
 
   

 

 

 

↑食藥署設有「健康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

 

 

藥師受過全方位的藥學專業養成訓練。近來,藥師積極投入藥事照護領域,解決民眾相關的用藥問題,關於食品與藥品之交互作用帶來的風險,更應由藥師發揮藥學專業為民眾把關,保障全民用藥安全。

食品藥物管理署於3月23日舉辦「食在要安全 食用保健類食品請先詢問專業人員!」記者會,食藥署組長潘志寬表示,食用保健類食品應注意不要過量攝食;有慢性疾病或長期服藥之民眾,若要補充健康食品或保健類食品前,應先諮詢醫師、藥師等專業醫療人員;若懷疑食用後出現不適症狀,應盡速就醫並通報衛福部之「全國健康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

市售健康食品或一般膠囊錠狀食品雖有保健效益,或提供營養補充,但若是特定族群或與特定藥品併服,卻可能產生食藥交互作用風險,影響健康。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主任陳俊榮指出,食品與藥品間的交互作用,從「健康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中發現,近年來平均一年約有20件通報,而服用五種以上藥物加保健食品者所占人口比例,會隨年紀而增加。例如50歲約占50%、60歲約60%、70歲約70%。

有關食藥交互作用發生狀況,陳俊榮舉例說明,曾發生患有心血管疾病、正在服用抗血小板劑或抗凝血劑的病人,若也食用魚油、海豹油、銀杏或維他命E等保健類食品,有文獻顯示可能影響凝血功能,增加出血風險;民眾若發生不明原因瘀青,刷牙時牙齦出血,解深黑色糞便等症狀,應提高警覺、儘速就醫。而含紅麴或納豆成分的保健類食品,因其成分結構與史達汀類(Statins)降血脂藥品成分類似,亦應避免與降血脂藥併服,可能使藥品作用增強,增加不良反應發生風險,引發肝臟或肌肉相關病變。

食藥署科長周珮如表示,無論是健康食品或是一般膠囊錠狀食品,都不得宣稱療效且不可替代正常飲食及藥物治療,民眾在食用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前,應諮詢專業人員;如食用保健類食品後,出現任何不適症狀,包括過敏、腸胃道不適、頭痛、噁心、嘔吐等,應立刻停用,必要時就醫,並通報「全國健康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網址:http://hf.fda.gov.tw/通報專線:02-2358-7343。

藥師公會全聯會指出,應建立完備的民眾用藥問藥師制度,讓藥師可發揮藥學專業,替民眾解決用藥或食藥交互作用的問題,使在醫院、社區藥局及其它藥學相關領域之藥師,皆能發揮所長提供更優質的健康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