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
↑圖二
食品藥物管理署依據國內非尿液檢體統計資料顯示,自2011年至2015年,檢出新興濫用藥物「合成卡西酮類物質」案件次數,由4百多件次逐年上升至3萬多件次,暴增71倍(圖一),並彙整指出四大危害特點,包括:一、多種成分混合濫用。二、個別劑量差異大。三、健康危害嚴重。四、包裝外表特會裝。
「合成卡西酮類物質」,包括mephedrone(喵喵);methylone、MDPV、ethylone等,俗稱「浴鹽(Bath Salts)」,屬中樞神經興奮劑,具成癮性,毒性反應類似甲基安非他命及搖頭丸,主要危害之處在於會使濫用者產生幻覺、攻擊性、甚至暴力及自殘行為,進而衍生社會秩序問題。南投草屯療養院成癮治療科主任林滄耀分析成癮者多出入在酒吧、夜店、汽車旅館等特定場所,中輟生常自同儕處取得濫用藥物;食藥署管制藥品組科長李品珠提醒,目前國際上這類藥品濫用趨勢相同,平均混6種,最多甚至混合12種,常偽裝成咖啡包、奶茶包、糖果等(圖二),藥師可至《揭開新興濫用藥物危害面紗》公告處(網址http://goo.gl/NsA9da)下載簡報檔,並向民眾多宣導,在上述特定場所,勿飲用來路不明飲品。
*圖片擷取自食藥署《揭開新興濫用藥物危害面紗》公告簡報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