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藥學堂 - 藥食兩用的胡椒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981期)
   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中藥科 - 張美玲藥師
   日期:08月29日
 
   

 

 

 

前言

胡椒,始載於《新修本草》,為胡椒科常綠藤本植物胡椒(Piper nigrum L.)的果實;攀緣木質藤本,漿果球形,直徑3~6 mm,在藥品和食品上都有廣泛用途。1

黑胡椒與白胡椒

黑胡椒與白胡椒都是由胡椒果實加工而得,只是採用了不同成熟時期的胡椒果實;將未成熟的漿果在熱水中煮片刻,破壞果實的細胞壁,加速乾燥過程中褐化酶的作用,再將漿果曝曬於太陽下或在機器中烘乾,過程中由於真菌反應的作用,包裹著種子的果皮會逐漸地變黑並收縮最後成為薄皺的一層,得到的產品便是黑胡椒;白胡椒則是採用完全成熟的漿果,並將漿果在水中浸泡約一個星期,在這段時間中果肉部分會鬆軟並逐漸腐爛,去除果肉殘留物後,再將裸露的種子乾燥即成。2、3

《本草綱目》記載:「胡椒,因其辛辣似椒,故得椒名,實非椒也。」若少量食用能增加食慾,故廣泛用於食品的辛香料,原產於印度、馬來西亞、泰國、越南。4

成分與功能

胡椒果實中目前已知成分,除含約5~9%的胡椒鹼(piperine),尚有胡椒亭鹼(piperettine)、胡椒醯胺(pipercide)及某些揮發油,所含揮發油有向日葵素(piperonal)、二氫香葦醇(dihydrocarveol)、石竹烯(carophyll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等。其中,石竹烯具有較強辛辣氣味,目前認為是白胡椒特殊辛辣風味最主要來源,α-水芹烯具有胡椒氣味,為白胡椒的特徵風味成分之一。1、3、4、5

胡椒,味辛、性熱、無毒,歸於溫裡藥。主下氣溫中、止痛去痰,除臟腑中風冷。治寒痰食積,脘腹冷痛,反胃,嘔吐,泄瀉,冷痢。此外,臨床上亦曾有用於治牙齒浮熱的牙痛。

注意事項

1.胡椒性熱,易動火傷氣:內服用量,0.3~1克;煎湯,0.5~1錢;外用,研末調敷貼之。使用上應注意:熱病或陰虛有火者忌服,孕婦慎服。

2.無論黑胡椒、白胡椒都不能高溫油炸或久煮,主要是怕揮發油揮發。鮮胡椒需冷藏保存,胡椒粉應在密封容器中,避免受潮和光照,且不宜久放避免產生黃麴毒素。4、5

3.新聞曾報導,某製粉廠違規使用工業用碳酸鎂製作胡椒調味粉,主因胡椒粉易受潮造成流動性不佳,故需與添加劑形成調味粉,若換使用改良劑「二氧化矽」或食用「碳酸鎂」,則可達相同作用,且均是食品級的合格添加物。

參考資料

1.顏正華。中藥學。臺北:知音出版社。1999:P387~389。
2.張永勳、何玉玲。臺灣中藥典圖鑒臺北:衛生福利部 2013:P161~162。
3.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3。
4.中華本草編輯委員會 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9。
5.韋琨、竇德強、裴玉帶、陳英杰。胡椒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與卡瓦胡椒的對比。中國中藥雜誌。2002:27(5)P328~331。

(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中藥科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