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二十一)就是夏至,二十四節氣當中第十個節氣。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彭溫雅昨表示,夏至是一年當中,北半球白天最長、晚上最短的一天,也是陽氣最旺盛的時節,接下來太陽直射地面位置逐漸南移,白天時間漸漸縮短,建議秉持「心靜自然涼」,平時常吃蕹菜最養生。
彭醫師指出,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古人認為夏至陽氣最盛,接著便開始衰微,於是鹿角開始脫落,雄蟬夏至時便會鼓翼而鳴,天南星科的半夏從夏至後也開始生長,因為半夏是喜陰植物,所以在夏至後才開始生長,具有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等作用。
彭溫雅中醫師指出,夏至為大自然的分界點,此時北回歸線經過嘉義水上鄉及花蓮瑞穗鄉,氣候方面梅雨季節逐漸結束,緊接著是颱風旺季,這時候正是中醫養生相對困難時期,建議秉持「心靜自然涼」,炎熱夏日裡更應避免風扇、空調直吹人體,以便避免寒邪驟然入侵而引起感冒症狀,同時也要避免烈日曝曬預防中暑。
夏至以後有所謂三伏天,就是一年當中最炎熱的時候,此時民眾容易胃口不佳、身體煩熱,長年有過敏性鼻炎及哮喘、支氣管炎等人,可以配合夏至時期,在人體背部特定穴點進行藥物敷貼,利用中醫五行相剋的養生原理,以夏季心火剋制秋季肺金,有助鼓動陽氣、增強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