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乳癖肇因腎虛肝鬱、氣血不暢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記者
   日期:11月15日
 
   

 

 

 

乳癖是中醫說法,指的是乳房出現良性腫塊。執業中醫師李佳築昨表示,傳統中醫認為,乳癖起因跟生理功能失調有關,主要是腎虛、肝鬱、氣血不暢、脈絡失和,以及痰濁、氣血凝結於乳房所造成,而且伴隨出現月經失調、不孕症、更年期症候群等。

乳癖患者常見乳房出現形狀、大小、數量不一的硬結腫塊,為乳中結核之一,腫塊常為多發性,或呈串珠狀、結節狀,腫塊與皮肉不相親,推按之後可能活動,病患還可伴隨出現乳房脹痛。

李醫師指出,乳癖又稱乳栗、奶癖,病情比較錯綜複雜,古籍《外科真詮》指出,「乳癖,年少氣盛,患一二載者,可消散;若老年氣衰,患經數載者不治。宜節飲食,息惱怒,庶免乳岩之變。」乳癌是西醫說法,中醫稱為乳岩、乳癰等病名。

李醫師指出,乳癖常見於三十至四十歲之間,臨床上發現,患者可能有比較高的流產率,而且症狀發作常與月經周期有一定關係,一般也認為,乳癖跟卵巢功能失調、黃體素分泌減少、雌激素增加、泌乳素變多等症狀有關係。此外,經前腫塊可能增大,但是經後腫塊可能縮小,患處可以發生在一側乳房,也可能發生在雙側乳房,極少數患者同時伴見乳頭溢血、溢出黃水濃汁。

中醫治療時必須辨證論治,倘若是肝鬱氣滯,病人多見於青春期或病程較短者,乳房腫塊隨著月經前後或情志波動而增大或縮小,多有經前乳脹情形,伴隨胸脅脹痛、月經失調、經痛、不孕、精神鬱悶、心煩易怒、喜嘆息等症狀,治宜疏肝理氣、活血散結。

倘若是痰氣凝結,病人常見乳房腫塊形如同雞卵,而且堅實光滑,沒有明顯脹痛,年輕婦女可能月經失調,伴隨頭暈、胸悶、痰多、咽喉不利、胃口不好等症狀,治宜疏肝健脾、化痰散結。

倘若是肝鬱腎虛,病人乳房腫塊可以呈現栗粒、砂粒狀、團塊、片狀等,經前腫塊可能增大,經後腫塊可能縮小,伴隨月經先後不定、婚久不孕、眼眶暗黑、腰膝痠軟等症狀,治療原則為疏肝補腎、通絡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