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皮膚類澱粉症,治重清熱解毒、滋陰潤燥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記者
   日期:05月08日
 
   

 

 

 

皮膚類澱粉症是一種異常澱粉樣蛋白質,長期沈澱在皮膚真皮層。執業中醫師盧彥芝昨日表示,皮膚類澱粉症常見皮膚搔癢、反覆搔抓,前臂、小腿都有大範圍紅色、褐色一顆顆丘疹,傳統中醫認為,症狀類似肌膚甲錯,病因是由許多證型合併發生,治法必須多方考量。

盧醫師指出,皮膚類澱粉症好發於上背部、四肢,特別是小腿伸側最常見,現代醫學認為,發病原因可能和長期搔抓、家族遺傳、EB病毒感染等因素都有關,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治療方面,中醫常用清熱解毒、滋養和營的溫清飲為主方,加上具有滋陰潤燥的中藥材,比如玄參、沙參、麥冬、百合、銀杏、黃精、何首烏等。

盧彥芝指出,搔癢感明顯者,酌加上散風止癢的荊芥、刺蒺藜等,丘疹較硬者,酌加活血化瘀的丹參、桃仁等。值得一提的是,治療時病患切記不可搔抓,以便避免丘疹顆粒越長越大,導致皮膚慢性發炎、加重病情。此外,針灸療法有助止癢,以及減緩皮膚因為搔抓造成反覆發炎,常用穴道包括血海、百蟲窩、曲池、三陰交等。

血海穴可以滋陰清熱,穴道位於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三指幅,股四頭肌內側頭隆起處;百蟲窩穴可以治療各種癢疹,穴道位於大腿內側,血海穴上一寸的地方;曲池穴可以散風止癢,穴道位於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凹陷處;三陰交穴可以滋陰潤燥,穴道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四指幅,脛骨內側緣凹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