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罕見肺癌迷陣。在台灣,每年有近1萬人死於肺癌,根據衛生福利部2016年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肺癌連續十年位居十大癌症死亡率第1名,儼然已成為台灣的「新國病」。肺癌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就像一般感冒僅出現咳嗽情況,容易輕忽,當出現明顯症狀時,往往已經為晚期肺癌。許多民眾不知道,肺癌可細分為多種不同型別及基因變異,除了最常見的EGFR突變的肺腺癌外,更有多種不同型別的罕見肺癌如:Neuroendocrine、BRAF、ALK、ROS-1等等,這幾種罕見肺癌目前都有相對應的治療選項。然許多患者卻對此不甚了解,常常有如走入迷陣,不知下一步該怎麼辦。
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一般胸腔科陳育民主任表示,國內肺癌患者大多屬於非小細胞肺癌,但非小細胞肺癌又可細分為不同型別及多種基因變異,以EGFR肺腺癌佔大宗,其他型別大多佔比都不超過5%。肺癌晚期治療以化療、放療、免疫療法和標靶治療為主,目前針對罕見肺癌已有越來越多相對應治療能針對特定型別癌細胞攻擊,建議可進行基因檢測,針對癌細胞進行化驗,確定基因突變的型別,即可施以相對應治療,達到個人化治療的目標,也讓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療里程向前推進一大步。
除了藥物的進步外,檢測技術也大幅提升,相較以往組織切片可能替患者帶來的額外風險,最新技術的基因檢測只需少量的病理組織或抽血,即可一次檢驗多基因的變異,確認病人的型別,加速治療的行程及準確性。
現今晚期肺腺癌治療已走向個人化治療時代,一旦透過病理或基因檢測確認型別,即可依照檢測的結果,提供不同對應的治療。
以ALK的病人為例,在接受治療後往往會產生多樣的基因變異,導致原先的藥物無法繼續作用,若能清楚知道基因突變型別即可再次精準給藥,達到治療目標,隨著治療的進步,患者能夠穩定控制疾病的機率也大幅提升。
以往接觸過不少罕見肺癌患者及家屬,還沒辦法從親人罹患晚期肺癌的震驚走出,就必須面對接踵而至的一連串診治課題;尤其肺癌型別眾多,要如何確認型別及基因變異,甚至從眾多藥物中選擇最適切的治療藥物,對患者、家屬來說實屬困擾。
如今,像是Neuroendocrine、BRAF、ALK等多種不同的罕見肺癌目前都有不同相對應藥物可供治療。透過病理及基因檢測,即可確認肺癌型別,輔以選擇相對應控制病情的藥物,相信定能幫助到許多徬徨無助的罕見肺癌患者,穩定病情並提升生活品質。
癌症形成的原因眾多,若患者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應積極確認肺癌型別及基因變異的情形,以選擇相對應的藥物來做治療;只要投與正確的藥物治療,都有機會有效延長疾病控制時間。罕見肺癌治療如籃球賽事一般,瞭解肺癌型別及基因變異猶如掌握對手佈陣,就能以大剋小,以快制慢,把握人生最佳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