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養生藥膳-改善頭痛藥膳

   資料來源:中時健康網
   作者:和康中醫診所院長
   日期:99年02月22日
 
   

 

 

 

頭痛的毛病,深深影響到很多人的生活作息。現在社會中的人們隨著日常生活,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有頭痛症狀的病人也越來越多。平常人只要有了頭痛的症狀,最為擔心的就是腦中是否長了腫瘤或是不是會有中風的危險?

其實,大部分的頭痛是因受外在壓力,睡眠不足,感受風寒,天氣變化,月經前後,體質狀況或冰冷飲食,情緒緊張等種種原因所造成的緊張性頭痛與偏頭痛兩類,約佔頭痛90%以上比例。

頭痛的症狀,有時就能反映出頭痛的類型和病因,如果是腦瘤或腦血管疾病的頭痛,常會越來越痛。並且沒法靠吃止痛藥來改善,有時因為腦壓的上升,而有噁 心、嘔吐、視力模糊等現象,必須尋求醫師做詳細檢查與治療才好;而偏頭痛的症狀,常發生太陽穴處隨心臟跳動而抽痛,是因為血管不正常的收縮或擴張造成,且 以女性居多,有些頭痛劇烈者,也有噁心嘔吐、視覺、嗅覺異常現象;至於緊張性頭痛,則是頸部肌肉緊繃牽引至前額或眉角處的頭痛表現。也有些頭痛的人,是因 為鼻竇炎或是三叉神經痛與牙痛所造成的,這亦是頭痛的常見原因。

清代大國醫程國彭先生有云:頭為諸陽之會,清陽不升,則邪氣乘之,致令頭痛,然有內傷外感之異。

頭痛症在中醫病因中,內傷雜病的頭痛,可由於風、熱、濕、痰、氣虛、血虛、食鬱等原因所造成,症狀上可分為偏頭痛、雷頭風頭痛、客寒犯腦頭痛、胃火上衝 頭痛,大頭天行頭痛、腎厥陽虛頭痛、眉稜骨痛、眼眶痛、破腦傷風頭痛等;外感頭痛,依傷寒論的六經論述,太陽頭痛則腦痛連項脊、陽明頭痛則頭額痛而連面 目、少陽頭痛則是耳前後痛而上連頭角。治療上,外感頭痛宜散外邪;內傷雜病則是依病因以驅風、瀉火、除濕、化痰、補氣、養血、消食等方法治療。

改善頭痛的藥膳可用源自於明代周定王朱橚編輯之普濟方中鉤藤散加減而成之安腦定痛湯燉魚頭作保養。

1.藥方組成:明天麻3錢、潞黨蔘3錢、雲茯苓3錢、甘菊花3錢、抱木神3錢、生石膏5錢、製半夏2錢、青防風5分、化橘皮3錢、寸麥冬3錢、炙甘草2錢,另包雙鉤藤5錢。

2.食材:虱目魚頭3~5枚,生薑片4~5片,板豆腐4塊切小塊。

3.煮法:藥包(不含鉤藤)同食材於電鍋中加入1500毫升的水,外鍋用兩碗水蒸煮,煮好後,再放入鉤藤包,外鍋加入少許水再煮5分鐘,加入少許鹽調味,即可食用。

4.養生提示:本方可袪風、降肝火、清頭目而對於頭痛、不眠、煩躁,均有改善作用。

5.說明:普濟方乃明朝周定王朱橚、教授滕碩、長使劉醇編輯而成。乾隆時代有收入四庫全書中。本書收錄明初以前中醫方劑方書,共168卷,載方61739首,為中醫最大的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