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多靶點抗癌藥物 中醫大簽約技轉

   資料來源:全國廣播
   日期:99年03月16日
 
   

 

 

 

抗癌治療有新的突破!中國醫藥大學教授郭盛助博士帶領跨校際的研發團隊開發具有多靶點的抗癌作用機轉候選藥物,這項研發成果16日上午簽約技術移轉給國內的醫睿醫藥科技公司開發抗癌新藥,郭盛助教授樂觀評估,國內在十年內抗癌治療就會有具體成效!

中國醫藥大學教授郭盛助博士帶領跨校際的研發團隊(包括台大鄧 哲明教授、美國北卡大學李國雄教授等研究團隊),歷經七年的努力,一直到最近一年內才有突破性的進展,終於開發了可以口服及靜脈注射投藥的新藥候選藥物 CHM 2133-P,具有多靶點的抗癌作用機轉,是一個IGF-1R抑制劑。經動物試驗結果發現,此類新物質對乳癌、卵巢癌、腦瘤、大腸癌等多種癌腫瘤 細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以開發為新一代的癌症標靶治療藥物,為了能將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更陸續申請了歐美16個國家的專利。

這項本土性抗癌新藥物研發成果,中國醫藥大學於16日上午簽約技術移轉給國內的醫睿醫藥科技公司;該公司董事長簡督憲博士表示,將在一年半內開始進入人體試驗,一旦能成功開發新藥上市,就能帶給癌症患者抗癌治療的新希望,也是我國新藥研發的里程碑,預期每年將帶來30億美元的全球市場商機。

專 門從事藥物化學研究的中國醫大郭盛助教授表示,中國醫藥大學技術轉移的產品,其化合物的基本架構是源自天然植物成分,本校藥學院院長吳天賞教授是植物成分 的專家,20多年前,郭教授專程去他任教的大學拜訪,尋找具有開發潛能的植物成分,當時看上了一種芸香科特有的生物鹼,回校後就合成了相關生物鹼。

雖 然,經過生物活性篩選的結果,並沒有發現有趣的活性,研發團隊卻沒有放棄;郭盛助教授認為,化合物的骨架好,就如鑽石的原礦,必須加工雕塑,於是研發團隊 就以藥物化學的角度做循理設計並以化學合成的方法製造一些衍生物,再經生物活性篩選結果,發現這些經過修飾的化合物之生物活性相當有趣,不僅具有抗癌活 性,同時也具有抗血小板的活性。

曾任中國醫藥學院校長的的郭盛助博士表示,當年抗癌活性的篩選是委託美國北卡大學李國雄教授測試的,而抗血 小板活性是委託台大鄧哲明教授測試的,因為抗癌藥物比心血管用藥更允許有些副作用,所以研發團隊就集中力量,以抗癌新藥為目標,和李國雄教授共同完成一系 列類緣化合物,開創的新穎的抗癌先導藥物,當時大家是以學術性研究為重點,所以得到的化合物不能口服或注射投藥,並不適用於臨床,其抗癌作用機轉也就沒有 再深入探討。

七年前,國科會「生技製藥國家型科技計畫」由鄧哲明教授擔任總召集人,邀請郭盛助教授提出新藥開發的專題研究計畫,他以過去的研究成果為基礎提出了「開發具有潛能之生物活性化合物做為準新藥」的研究計畫,旨在開發適用於臨床的新藥。

經過七年的研究,一直到最近一年內才有突破性的進展,郭盛助教授帶領的研發團隊終於開發出來的一項可以口服的新藥候選藥物,不僅具有多靶點的抗癌作用轉機,可以經由封鎖兩項導致腫瘤生長及擴散的過程來延緩或抑止癌症的進展,包括促進癌細胞死亡及抑制腫瘤血管新生;經動物試驗結果發現此類新化合物對多種癌腫瘤細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包括抑制乳癌、卵巢癌、腦瘤、大腸癌及肝癌腫瘤的生長,並能延長腫瘤老鼠的壽命,且這類藥物毒性低,可以做口服藥物使用,不像一般抗癌藥會造成極大的副作用,因此極具市場開發潛能。

醫睿公司預期在五年內完成臨床前試驗及臨床試驗第2期,再技轉授權予國際大藥廠進行後期之全球性產品開發,包含第三期及新藥上市申請與上市行銷,完成人體臨床2期後之預期技轉授權金額至少為1.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