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角炎(Angular cheilitis)可發生在任一年齡層,此疾患常發生在口角黏膜的一側或兩側,臨床的表徵常呈現口角上發紅、發癢,接著上皮脫落,形成裂隙、糜爛、或裂痕,易因張嘴動作(吃飯、說話)造成拉裂並引起出血,更嚴重者則在嘴角裂隙形成化膿而感染,所以口角炎疾患者常會因嘴角裂傷而疼痛,造成許多的不適與困擾。
口角炎可能因許多因素而造成,主要可分為營養不良性口角炎與感染性口角炎。
營養不良性口角炎常常是因飲食不均衡時引起,如食物中缺乏維生素B群、鐵、葉酸、少量元素鋅等,其中以維生素B群中的B2缺乏引起的口角炎最常見。維生素B2是能量新陳代謝的關鍵物質,與促進紅血球形成,維持神經系統運作和皮膚修復有關。維生素B2多半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如乳製品的牛奶、起士、蛋類、動物肝臟等。對於素食的朋友則可選擇深綠色蔬菜、全穀類(全麥、胚芽米等)、堅果類(芝麻、核桃等)、酵母、大豆。對於維生素B2攝取量,中華民國衛生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Recommended Daily Nutrient Allowances, RDNA) (以16歲男性為基準):1.5mg。美國國立食品營養委員會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 (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s,RDA):1.7mg。治療原則:維生素B2缺乏,口服每日需投劑量,成人:5 至30 mg(分為數次服用);孩童:2.5至10 mg(分為數次服用),維生素B2最好與食物一起服用,服用期間的尿液呈現黃橘色是正常現象。
感染性口角炎由細菌、病毒、黴菌等病原體引起,最常見為白色念珠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例如:牙齒缺少過多、牙齒重度磨損或因假牙裝置不當使得顏面肌肉塌陷,上下頜間距離縮短,唾液易蓄積及浸漬於口角皺褶處,促使病原菌生長。此種感染亦發生在免疫能力低下的病人,例如經放射線、化學藥物治療、糖尿病、服用免疫抑制劑等病人。外觀表現仍以口角糜爛、裂痕為主,局部有化膿、出血、結痂;若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則局部呈較明顯白色且常併有黴菌性唇炎發生。治療原則:釐清口腔相關問題,矯正頜間距離;減少口角區皺褶,保持口角區乾燥;局部用藥前應將患部清洗,在醫師處置下,針對不同感染的病菌塗抹不同的抗微生物藥膏,或服用抗微生物藥品。
口角炎患者自身保健及預防十分重要。平時應保持良好的生活作習,提升免疫能力,注意均衡的飲食攝取及減少菸酒刺激;口唇乾燥時不妨以護唇膏持續性的塗抹以保持嘴唇濕潤度,儘量避免烈日曝曬;克制舔拭嘴唇、以牙齒咬唇或以手摳唇部皮屑等不良習慣動作。若是發現反覆性發作或感染且治療無效者,建議至醫療院所檢查是否有免疫力低下或營養素缺乏(如維生素B12、B2、鐵、葉酸),尋求造成的原因,並加以釐清與治療。
參考資料
1.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行政院衛生署(Recommended Daily Nutrient Allowances) 民國九十一年
2. Lexi-Comp ONLINE 2010
3. AHFS essential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