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藥學堂 - 香附之炮製與配伍(上)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 第1707期
   作者:臺北長庚紀念醫院中藥組 羅俊鉉 藥師
 
   

 

 

 

壹、前言
在傳統醫藥的學理中,理氣藥主用於治療「氣滯」所引起胸腹疼痛等症候。氣、血壅滯不通,就會發生疼痛,即所謂「不通則痛,通則不痛」,故氣、血調和暢達,疼痛就會消失。而香附即是常用之理氣中藥,為莎草科莎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乾燥根莖。始載於《名醫別錄》,列為中品,《唐本草》稱香附子。李時珍《本草綱目》曰:「其根相附連續而生,可以合香,故謂云香附子。」一般在春秋兩季採收,以秋季產者質佳。

貳、性味歸經及功用主治
香附性味辛、微苦、微甘、平、氣香。其功效具有疏肝理氣,利三焦,解六鬱,調經止痛之作用。《本草分經》謂香附性「辛香、微苦、微甘。通行十二經八脈氣分。調一切氣…」。《湯液本草》「香附子,亦血中之氣藥也,方中用治崩漏,是益氣而止血也。」可見香附在婦科用為調經藥。故有「氣病之總司,婦科之主帥」之稱。在臨床主治上可治療肋脹痛,氣鬱不舒,脘腹疼痛(如慢性肝炎之痛、胃、十二指腸潰瘍或慢性胃炎之胃脘痛),月經不調,痛經,乳房脹痛,乳房結塊。

參、炮製及作用
一、生香附
1. 炮製:揀淨雜質,撞去鬚毛,碾成碎塊。亦可噴淋浸泡潤透,切片。
2. 作用:上行胸膈,理氣開鬱,治胸膈痞悶,胃脘疼痛,外達皮膚,故多入解表劑,臨床上用於外感風寒,臟腑腹脹。

二、醋製香附
1. 炮製:取香附碎片100斤,加醋20斤拌勻至吸盡,置入鍋內用文火微炒至微帶焦斑、取出、晾乾。
2. 作用:《藥鑑》云:「醋炒理氣疼為妙。」其因醋性味酸苦,微溫,能引藥入肝經血分,具有收斂,解毒,散瘀止痛作用。增強疏肝理氣,止痛作用。長於消積止痛,且歛其散,治肋脹痛,乳房結塊。

三、酒製香附
1. 炮製:取香附碎片100斤,加酒20斤拌勻至吸盡,置入鍋內用文火微炒至微帶焦斑、取出、晾乾。
2. 作用:其因酒甘辛大熱,氣味芳香,能升能散,活血通絡。故酒能行經絡,酒製後可增加香附的溶解度,增強行血止痛力,治月經不調,痛經。

四、香附炭
1. 炮製:取香附碎片直接強火炒至焦黑色,噴水,曬乾。
2. 作用:炒黑能止崩漏下血,入血分補虛,主要適宜婦科血症,但內科之血症需慎用之。故王好古謂:「香附炒黑能止血治崩漏,此婦人之仙藥也」。

五、四製香附
1. 炮製:取香附碎片100斤,加黃酒、醋各10斤,生薑汁5斤,食鹽2斤拌勻至吸盡,置入鍋內用文火微炒至微帶焦斑、取出、晾乾。
2. 作用:取酒、醋、鹽、薑汁做輔料來炮製香附,目的是用酒行經絡,醋引藥入肝,鹽入腎,薑汁和胃與化痰發散,增強香附疏肝解鬱,通絡止痛之力,治氣血鬱結,肝腎兩虛,心腹諸痛,月經不調者。

六、麩製香附
1. 炮製:先將炒藥鍋加熱,均勻撒入25斤的麥麩,均勻翻炒,待麥麩受熱起濃煙,加入100斤的香附碎片,炒至藥材表面色深,取出、過篩、攤晾。
2. 作用:香附與麥麩拌炒其目的有二:為「麩炒樁去毛,麩炒樁去皮」,即除去毛鬚及雜質。為具健脾、行氣止痛作用。《本草綱目》記載「心脾氣痛同高良薑末服」,香附行氣通滯,通則不痛,最常用於氣滯胃痛。

對於香附炮製理論解釋,《本草綱目》亦云「香附之氣,平而不寒,香而能竄,其味多辛多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乃足厥陰肝,手少陽三焦氣分主藥,而兼通十二經氣分,童溲浸炒則入血分而補虛,鹽水浸炒則入血分而潤燥,青鹽炒補腎氣,酒浸炒則行經絡,醋浸炒則消積聚,薑汁炒則化痰飲」。(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