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龍湯與小青龍湯是臨床上外感風寒常用方劑,兩方一字之差,方名有大、小之分,《成方便讀》提到「二方發汗逐飲之功,猶如青龍之興雲治水,但依其發汗力 強弱而命名大、小青龍湯」。此外,大青龍湯主要治太陽病鬱而化熱,小青龍湯則是治太陽病鬱而化水。大青龍湯與小青龍湯皆出自於《傷寒論》,均以辛溫解表藥 物為方中主要藥物,是由麻黃湯(麻黃、桂枝、杏仁、炙甘草)加減而成,具有發散風寒,治療寒證之作用,常見症狀有惡寒發熱,頭痛項強,肢體痠痛等1。
大青龍湯由麻黃湯加上石膏、生薑、大棗所組成,使辛溫發汗之方,變為解表清裡之劑。其中麻黃、桂枝具有發散風寒作用,杏仁能協助麻黃發表,大棗、生 薑、炙甘草兼助麻黃、桂枝解表,再加入性味辛寒之石膏,可清裡熱,能協助桂枝解肌清熱、瀉火、解除煩躁1,大棗和中,生薑辛溫發汗以散表實之邪,全方除能 達到發汗解表之功,更兼有清裏熱之效1。
小青龍湯由麻黃湯去杏仁加入芍藥、細辛、乾薑、半夏、五味子組合而成,方中用麻黃以宣肺氣、平咳喘,桂枝之溫陽,可以化內飲,乾薑性味辛溫,能溫肺化飲, 以細辛之辛散,兼助麻黃、桂枝解表,芍藥能和營養血,五味子酸收能斂氣,半夏既能燥溼化痰,又能和胃逆氣,炙甘草能益氣和中,又能調和諸藥4。配伍之功效 上,重點在散中有斂,溫化水飲,既可散外表寒邪,又可化內停水飲,而以化飲平喘為主。因而使小青龍湯成為溫化痰飲,宣肺平喘的代表方劑3,4。
兩方雖同用麻黃湯加減而為治表之劑,然使用之藥量不同、加以治裏之藥有別,臨床運用上,即有明顯不同;大青龍湯之麻黃、桂枝用量較大,且無芍藥監制發汗, 故發汗力強;並有石膏清熱瀉火,解除煩躁,是以解表散寒為主、兼清裡熱;小青龍湯之麻黃、桂枝用量較少,且有芍藥監制發汗,故發汗力弱;再加入乾薑、細 辛、半夏、五味子以溫化水飲、降逆平喘,是以溫化寒飲為主、兼解表邪4;前者化熱,後者化水。惟使用大青龍湯須注意,大汗一出,即須停用。藥師審核、調劑 處方及對病患衛教時,應多加注意。
依中醫藥委員會公告之基準方小青龍湯公告如下,大青龍湯則尚未公告。
參考資料
1、王綿之、許濟群。方劑學。台北:知音出版社,1998:65-70。
2、季宇彬。中藥複方化學與藥理。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6-63
3、李世滄。臨床常用中藥方劑手冊。台中:學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33-34。
4、王綿之。中醫方劑學十九講。台北:相映文化,2006:87-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