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氣喘兒吸入性類固醇 勿隨意減量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電子報
   記者:台中市光祐小兒科診所 張健淵 醫師
   日期:100年07月10日
 
   

 

 

 

目前控制氣喘兒童病情的治療方向是採用所謂的「升階治療/降階治療」,簡單說,依據患者的發作頻率、惡化狀況來評估要將藥物層級「向上加」或「向下減」,其中很重要的一項藥物就是「吸入性類固醇」。

目前吸入性類固醇是最有效的「控制型藥物」。因為它能直接作用在呼吸道,較少引起全身性的副作用。但是由於很多父母的觀念仍然停留在聽到類固醇色變的情形,所以經常會自動幫小朋友「減量」,但又怕醫師會責怪為什麼沒有依照原本的給藥頻率用藥?家長會在回診時,告訴醫師和真實情況不相符的用藥頻率。結果醫師根據父母回報的錯誤頻率來調整升階或降階治療,進而造成病童的氣喘控制不良、反覆發作的問題。

美國紐約Albert Einstein醫學院Reznik醫師等人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給予氣喘兒吸入性類固醇的藥物,然後在父母親不知情的情況下,監控實際的給藥情形,結果在父母回診時,告訴醫師的藥物用量來比對,結果有40%的父母說,他們有遵照醫師的處方給小朋友吸藥物,但實際上,根據監視結果,只有5%的父母真的有照醫囑的頻率給藥(參與這個實驗的父母平均年齡是32歲)。

身為臨床醫師,要告訴父母的是:「類固醇並不是可怕的東西,有些疾病真的需要它!」第二點是:「如果你沒有依照醫囑給予小朋友藥物,也請在回診時,誠實告訴醫師,才不致於讓醫師根據錯誤的資訊,做出錯誤的醫療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