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40億補醫界…衛署挖健保 全民買單

發表於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電子報
   記者:魏怡嘉
   日期:100年07月19日
 
   

 

 

 

理應替全民看緊健保開支的衛生署,日前卻擬在協商好的健保總額之外,另外撥四十億給醫界,健保安全準備金將因而減少四十億。未來健保費若要調漲,民眾可能又要因此多繳健保費了。

費協會委員:衛署公文施壓

每年的健保總額成長率都會由「健保費用協定委員會」(簡稱費協會)討論核定並公告,衛生署日前卻「交付」一紙公文給費協會,要求開會討論,「必要時,可考慮由已協定之年度總額成長率與行政院核定之上限成長率間的差額支應」。

今年健保支出總額成長率為二.八%,行政院核定的上限成長率三.六%,相差○.八%;以今年總額五千零八十八億計算,衛生署指的「差額」大約有四十多億元。原本這四十億可以轉做健保安全準備金,未來健保費若要調漲,民眾可以少繳一點。

費協會委員痛批,衛生署此舉不但是慷健保之慨,也等於直接推翻既定公告,此例一開,後患無窮。

衛生署副署長江宏哲解釋,今年H1N1流感門急診案件增加,由於健保總額額度固定,醫院看的病患越多,點值就會下降;使得大型醫院的收入少了一四.一四億,西醫基層則少了七.六四億。衛生署疾管局雖然已補了三千萬的公務預算,但醫界認為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吳德朗表示,今年第一季醫院總額點值○.八九,較去年同時○.九四低很多,主要是因為H1N1流感疫情,造成門急診增加,這不是醫院的問題,不應由醫院承擔。再加上各醫院今年因為B、C肝試辦計畫專款條件放寬,第一季就已經用了七億多,估計全年要卅五億;但專款協商只有十二億多,一下子就差了廿多億,差額卻要醫院自行吸收。

費協會委員謝天仁表示,過去衛生署「交付」費協會討論的案子,均以政策為主,從未針對單一財務彌補個案「交付」費協會討論。

若破天荒重議 總額協商制破產

費協會主任委員楊銘欽坦承:「這個案子是衛生署交辦的,『重啟協商總額成長率』、『專款專用』或動用總額協商『其他部分』的結餘款都是可能選項。若最後決定重啟協商總額成長率,則是我過去三年任期內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謝天仁指出,「專款專用」就是要用在指定的項目。結餘款如果可以挪用,那麼醫院一定挑對醫院有利的專款做,會花錢的專款就不做;至於總額協商「其他部分」要等到今年過完,才會知道有無結餘。衛生署當然知道這兩個方案都有不確定性,才會去碰觸「重啟協商總額成長率」這條紅線。謝天仁說:「點值下降,醫院該自我檢討,而非怪罪流感。」

謝天仁表示,委員們面對衛生署施壓,不便直接否決,只能擇日再議;但協商程序已經啟動,不可能完全不給,地雷只是延後引爆而已。江宏哲表示,健保總額協商不是衛生署說了就算,「如果說服不了費協會代表,也可以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