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醫驅除體內濕氣,利濕化濕五法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
   日期:101年06月20日
 
   

 

 

 

熟悉中醫的民眾可能聽過利濕、化濕、燥濕、勝濕、滲濕 等名詞,卻不知道這些名詞有什麼差別?台灣中醫老年醫學會常務理事翁瑞文表示,這些名詞都是代表「驅除體內濕氣」的意思,只是方法有所不同而已,簡單來 說,不同的藥材互相搭配在一起,藥理就會產生變化,自然就會產生不同的除濕法。

翁瑞文醫師指出,就如同桌上有點水一樣,如果要把水弄掉,這時候可以用風吹乾、用火烤乾、用布擦乾,甚至於用紙吸乾等,方法不同,但都能夠把桌子弄乾,除濕也是一樣的道理,只是中藥材是經過互相搭配之後,才會產生不同的除濕作用。

翁瑞文醫師進一步指出,利濕就是將水份用小便的方式排出,這類型藥物包括茯苓、豬苓、車前子等中藥材;化濕就是用香氣類藥物祛濕,這類型藥物多有揮發的精油,可以健脾胃,譬如藿香、砂仁、蒼朮、厚朴等中藥材皆是。

燥濕就是用乾燥的方式祛濕,就像是燙衣服一樣,這類型藥物多屬溫性類藥物,可溫暖脾胃,進而祛濕,譬如蒼朮、藿香、佩蘭、砂仁等中藥材皆是;勝濕就是用溫 熱的方式,把濕氣趕出去,這類型藥物包括茯苓、白朮等中藥材;滲濕就是將水份滲透出人體外,這類型藥物包括豬苓、薏仁等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