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藥學堂:甘草品質鑑別與研究(下)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776期)
   記者:桃園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 鍾瑩慧 藥師
   日期:
 
   

 

 

 

由於甘草不論是野生或是人工栽培,同一個品種在群體間存在著豐富的變異分化,不同的變異類型間除了外觀形態不同,其成分含量也有明顯的差異。學者依據甘草 的文獻描述特徵,選擇葉片的樣子、莖表皮的顏色、莖表皮刺毛的密度等3個易於觀察的特徵,作為區分不同變異類型的指標,劃分出6個變異類型,並於2005 年採集內蒙古杭錦旗甘草基地的4年生烏拉爾甘草,比較不同變異類型間甘草酸、甘草?、總黃酮與多醣的含量差異如下表。7、8

 

綜合以上研究結果顯示,會顯著影響甘草質量的因素眾多,造成了甘草質量參差不齊。目前中華中藥典(93年版)對甘草的成分含 量規範為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 2~6%,而《中國藥典》(2010年版)對甘草的成分含量規範為甘草酸(Glycyrrhizin)不得小於2.0%,甘草?(Liquiritin) 不得小於0.50%(2005年版甘草?的規範為不得小於1.0%)。為了避免甘草資源的浪費,並對資源的有效合理運用提供依據,學者建議應根據不同行業 的需要制定甘草藥材品質標準。4(全文完)

參考資料

1. 新編中藥大辭典。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1058。
2. 馮耀南等。中藥材商品規格質量鑑別。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5:49-53。
3. 王文全、魏勝利、劉春生。我國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及其影響因數的初步研究。2004 北京:中國生態學會中藥資源生態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中藥資源生態學學術研討會。
4. 黃進明、王文全、魏勝利。我國甘草藥用植物資源調查及質量評價研究。中國中藥雜誌 2010;35(8):947-952。
5. 王巧娥、王文慎、張吉樹等。梁外半野生甘草最佳採收期研究。中藥材 2004;27(4):235-237。
6. 馮薇、王文全、趙平然。栽培年限和採收期對甘草總皂?、總黃酮含量的影響。中藥材 2008;31(2):184-186。
7. 楊全、王文全、魏勝利等。甘草不同類型間總黃酮、多糖含量比較研究。中國中藥雜誌 2007;32(5):445-446。
8. 楊全、王文全、魏勝利等。不同變異類型甘草中甘草?及甘草酸量比較研究。中草藥2007;38(7):1087-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