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標靶藥物治腸癌,依治療目標搭配順序性增存活

發表於
   資料來源:今日新聞網
   記者:
   日期:102年01月11日
 
   

 

 

 

近年國人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大腸直腸癌發生人數逐年增加,且年齡層愈來愈低,根據國民健康局公布的20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 位居所有癌症的第一位,平均每42分鐘就有一人罹病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張伸吉表示,透過定期健康檢查、改變飲食習慣,大腸直腸癌其實是可以預防的疾病!再加上微創手術在結直腸癌上的不 斷突破和進步,以及近年標靶藥物的發展,按順序接續使用不同的治療組合,這些都能有效增加治療的效果,甚至有機會達到治癒的可能。

 

一線使用有效族群較廣的藥物

大腸直腸癌的治療還是以手術治療最為重要,近年來在極微創手術的發展更是有目共睹,極微創手術的好處就是將手術造成的身體創傷降到最低,進而保存體力去對 抗癌症。除了手術外,標靶藥物在近年發展也日趨重要,研究顯示對於晚期或轉移患者,標靶藥物併用化學治療,可增加手術完全切除率以及延緩病情的惡化。不 過,標靶藥物的選擇還是要根據KRAS基因檢測的結果決定,若KRAS基因產生突變的患者,國內外衛生主管機關並未核准使用EGFR(上皮細胞生長因子受 體)標靶藥物治療;因此,張伸吉醫師認為,以第四期患者來說,會優先使用適用族群範圍較大的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以切斷癌細胞的血液營養供應,進一步餓死 癌細胞,有效延長病患的存活。若不幸癌細胞產生抗藥性時,後線還有機會選擇使用健保有給付的EGFR標靶藥物。

接續使用標靶藥物和化療的概念,是希望患者能在健保給付條件下,選擇適合自己的藥物組合,醫師治療時當然希望能盡早壓制病情,降低復發可能,否則後線若無 法使用給付藥物,沉重的經濟負擔經常讓人萌生放棄治療的念頭。所以患者必須仔細與醫師討論做出嚴密評估,以符合各種可能性的接續治療計劃。而患者也需考慮 各種藥物副作用帶來的生活影響,包括臉上皮疹是否影響日常生活?手腳麻是否影響工作?掉髮、噁心、骨髓抑制是否影響繼續治療的意願?應隨時和治療團隊討論。

 

腸鏡檢查也可同時治療

成人健檢有給付50歲以上69歲以下的國人每2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不過張伸吉醫師提醒,若被通知糞便潛血陽性時,根據統計約有3%的患者罹癌,一定要 馬上找合格醫師進行大腸鏡檢查確診,若有大腸瘜肉則要進行瘜肉切除,這才是最有效預防大腸癌的方法。針對高危險群,例如父母親或兄弟姊妹罹患有大腸直腸癌 家族史的成年人,本身罹癌風險就比一般人高,更應定期及更早做大腸鏡篩檢。不過,許多民眾都存有做大腸鏡很痛苦的想法,但張伸吉醫師認為,以目前的發展來 說,無痛式大腸鏡早已是成熟又安全的技術,安排此項檢查的患者幾乎不會感覺到不適,所以民眾不需要排拒做腸鏡檢查。

在個人生活預防上,張伸吉醫師舉例,要在飲食中增加纖維質攝取比例之外,可以多補充維生素C、E等抗氧化物質,新鮮蔬果即是很好的選擇,而國外研究也發現鈣質有助於抑制瘜肉,平時可適量從天然食物中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