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北市聯醫提老人用藥6大建議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842期)
   記者:
   日期:10月 28日
 
   

 

 

 

 根據研究顯示,65歲以上長者,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約15%,是年輕人發生率的四倍,75歲以上發生率更高達30%。銀髮族身體結構老化改變、器官功能退化、身體較脆弱,比年輕人更易出現不良反應,值得關注。

所謂藥物不良反應,指的是在正常用藥劑量下,病人出現非預期與不想要的藥物反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參考自2013年美國家庭醫師期刊Am Fam Physician,提出6項老人家的藥物使用建議:

1.依肝腎功能調整劑量:從年輕就開始服用的藥物,劑量需依照現在的肝腎功能做調整。

2.重視非醫師處方藥:非處方藥、保健食品或中草藥也可能造成不良藥物反應,這些藥物也需要紀錄,並在就診時跟醫生討論。

3.確保藥物遵從性:藥物遵從性不佳會影響藥物治療效果,就診時應跟醫師討論對藥物的疑慮和需求,之後按照醫囑服藥。

4.定期整理藥物清單:病人或家屬應定期整理藥物清單,並請醫師回顧現有治療藥物的適合性,盡可能減少藥物種類與劑量。

5.規則紀錄治療效果:詢問醫師每個藥物的治療目標為何,回家記錄相關症狀的改善狀況,例如:血壓、血糖是否有降低。

6.定期回診確認療效:如有多重慢性疾病,應定期回診請醫師確定藥物治療的效果。

市立聯醫表示,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個別差異很大,服用同種藥物,帶來的治療效果與副作用也不同,為了讓治療更適合用藥者,病患或家屬可以跟醫師討論如何觀察藥物反應,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藥物不良反應,避免造成風險或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