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解讀新聞,肺腺癌與抽菸的關聯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851期)
   記者:高雄市記者張裕昇
   日期:12月30日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2年資料顯示,肺癌佔我國癌症死亡數的19.7%,男性5,628人,女性2,959人,均佔兩性癌症死因的第一位。進一步分析罹患肺癌患者與抽菸習慣的關係,發現約40%男性患者、90%女性患者沒有抽菸的習慣。特別是肺腺癌患者中,不抽菸的患者就佔了8成。在11月14日,各大媒體健康版都出現這樣一個聳動的標題:太無辜!8成肺腺癌患者不抽菸。新聞內容大致為:「專家分析,近年來民眾抽菸與肺癌間的關係,發現國人抽菸的比例明顯下降,但不抽菸民眾罹患肺腺癌的機率卻節節攀升,且高達8成肺腺癌患者沒有抽菸的習慣。」

 

解析一下這則新聞的問題出在哪裡:肺癌依據組織學分成四種型態: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大細胞癌與小細胞癌,前三種歸類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肺癌的型態中,約80~85%為非小細胞肺癌,15~20%為小細胞肺癌 (SCLC),非小細胞肺癌中,肺腺癌佔全部NSCLC40~50%。

 

(100%肺癌患者)×(85%NSCLC)×(NSCLC佔50%肺腺癌)×(80%不吸菸患者)=34%,這34%就是全部肺癌患者中不吸菸且罹患肺腺癌的百分比。換言之,新聞報導中八成肺腺癌患者不抽菸,其實這部分只佔全部肺癌患者中的34%,遠比文字上的意思還要低。

 

一般民眾不了解肺腺癌的定義,通常只會照著字面上的字義,將這則新聞標題解讀為8成肺癌患者不抽菸,這個誤會可大了。

 

國外研究者從1976年的問卷調查,以肺癌診斷之日起,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用來評估戒菸者與不吸煙者之間的差異。在105例不吸菸得肺癌的患者中,有7例鱗狀細胞癌,2例小細胞癌,85例肺腺癌和11例大細胞癌病例。戒菸後明確地降低任何類型的肺癌的風險,研究結果顯示,戒菸後的風險下降最強的為小細胞癌,其次分別是鱗狀細胞癌,大細胞癌和腺癌。通過組織學類型,推測與煙草煙霧的關聯是由於煙草煙霧顆粒接觸到呼吸道內、外圍的差異。鱗狀細胞癌和小細胞癌主要發生在支氣管,這是高度暴露於煙草煙霧的區域。相對於腺腺癌發生位於肺的周圍部分,大細胞癌,位於外圍和胸膜下區域,這是接觸煙草菸霧強度比較低的部位。

 

11月28日一則新聞指出,由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所組成跨國性合作,針對亞洲14,000多名罹患肺癌與非罹患肺癌的不吸菸女性,進行DNA標記的全基因組掃描與對照研究,成功發現三個全新的肺癌易感基因。這個結果已被該領域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遺傳」(Nature Genetics)接受,已於11月線上刊登,為亞洲不吸菸女性的肺癌風險與相關遺傳特性提供有利的證據。

 

由上面幾個例子,我們知道肺腺癌之所以與吸菸關聯性不大的原因,除了煙草菸霧的暴露強度外,特別是女性帶有特殊的肺癌易感基因,這都是重要的關鍵因素,而這些都不會呈現在媒體新聞的報導中(或者說,即使有稍微提及,懂得內容的民眾也不多)。一個聳動的新聞標題,不僅可能誤導民眾對抽菸與肺癌的認知,對戒菸運動的推廣與成效,更是一大傷害。這裡我們不禁要思考一個問題,許多醫學新知或新聞,究竟適不適和公佈在大眾媒體上?或者更精確的說法,醫藥新聞應不應該分級?至少也應該在新聞後面加註相關資訊,請詢問專業人員之類的警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