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七情生鬱變化多端,臟氣決定發作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李叔霖
   日期:01月29日
 
   

 

 

 

鬱病屬於身心病,主要跟不良情緒有關係。中醫師蔡佩玲表示,傳統中醫認為,內傷七情是鬱病的致病原因,加上外在精神刺激、持續時間誘發之下,一個人的臟氣強弱將決定鬱病是否會發作。簡單來說,長期情志致病、心理損傷,最後將導致身體出現過度反應。

七情因素誘發鬱病,除了跟精神刺激強度有關之外,跟持續時間長短也有很大的關係,意即情志作用導致身體產生鬱病,通常不是瞬間、短時間就會發生,通常還必須具有足夠的作用時間,可能需要幾個禮拜,甚至需要好幾個月之久。

蔡醫師指出,鬱病初起病變通常以氣滯為主,而且常因體質而兼具血瘀、化火、痰結、食滯,一般來說多半屬於實證。不過病情拖久則容易由實轉虛,同時隨著病情持續影響臟腑、耗損氣血陰陽,最後往往形成心、脾、肝、腎等臟腑虧虛、病變。

其實中醫很早就注意到身心病,以及情緒對臟腑所產生的影響,如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百病常生於氣,例如喜則氣緩、怒則氣上、思則氣結、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亦即七情會傷人,進而演變成各種疾病,鬱病就是最好的例子。

施睿宏醫師表示,傳統中醫認為光靠藥物治療鬱病,可能無法痊癒,患者在生理、心理症狀互相重疊情況下,通常會選擇最可能的生理病因到醫院求診,但是治療時常常出現病情起伏、症狀表現多樣化而且不易控制等特性;這種病症不易治療,因為七情皆能生鬱,鬱病為七情不舒、遂成鬱結所致,鬱病日久,病情恐怕將會變化多端。

施醫師指出,門診中一名六旬以上潘老太太前來求診,主訴近三個禮拜以來突然出現右胸痛、呼吸困難、頭暈無力等症狀,經進一步詢問後發現,病患近期思念亡弟,以致悲傷不能自已,懷疑因悲傷過度而致病,病因為七情致病,病人罹患鬱病,主要是以憂悲情緒為主,同時伴有臉色蒼白、聲音低微、喘息無力、手腳冰冷、長期失眠、舌質淡紅、苔薄白乾等症狀。

研判潘姓患者屬於氣鬱血瘀裡寒證,治宜解鬱、理氣、活血、助陽散寒,適合服用丹梔逍遙散等中藥方,以及延胡索、炮附子、鬱金、烏藥、木香等中藥材。治本之道建議病患正面對待各種事物,避免過度憂思鬱慮,防情志導致內傷。

加味逍遙散能夠疏肝解鬱、清熱養血;鬱金可以行氣開鬱、涼心血兼散肝鬱;木香具有升降諸氣、疏肝和脾泄肺等作用;烏藥能夠疏解胸腹邪逆之氣;炮附子可以助陽補火、散寒止痛;延胡索適用於氣血瘀滯諸痛證,能夠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專門治療一身諸痛。三個月之後追蹤患者狀況,沒有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