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特蒐》非動物性鐵質+維生素C,吸收率佳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萬博超
   日期:03月05日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研究指出,含鐵質與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食用,尤其當鐵質的來源為非動物性食物時,吸收率更會改善。

維生素C能幫助鐵質吸收,間接促進運送氧氣的血紅素製造,避免大腦缺氧而昏昏欲睡。

肉類食品中的鐵質較容易被人體吸收,植物也有鐵質,但人體吸收率相對較差,所以有些嚴格素食者可能出現缺鐵性貧血。

鐵質不足易造成血管運送氧的功能變差,營養師表示,最佳鐵質來源是動物肝臟,其次是貝類或瘦肉,肉類紅色越深,含鐵量愈多;乾豆及蔬菜也有鐵質,其次如葡萄乾、紅棗、黑棗、全穀類。

鐵蛋白在人體扮演重要的鐵質調節角色,鐵是血紅素的核心組成份,當鐵不足時,會釋放鐵離子供身體使用,過多時則以鐵蛋白的型式儲存鐵質。當鐵蛋白過高時,體內受自由基傷害的風險大幅增加,易引發肝功能失衡、氧化壓力過大等現象;相反的,鐵不足除了會影響運送氧氣的紅血球的品質,易造成缺鐵性貧血,影響甲狀腺素作用,降低能量的產生,讓人覺得累、提不起勁。

吃素的民眾多以黃豆為主要蛋白質來源,天然、少加工的素食,雖然對健康有幫助,但有些人完全不吃葷食一段時間後,可能出現缺鐵性貧血,如果醫師確診為膳食缺鐵,必要時需補充鐵劑。

對於嚴重貧血的病人,應由醫師開立鐵劑補充較為理想;有些人對鐵劑可能造成胃腸不適可先少,量投予並配合含鐵豐富的食物,再逐漸增加服用約六個月以上。

貧血不一定能藉補充維他命改善,良性的貧血因素除了飲食不均,多數為非惡性腫瘤疾病,例如消化性潰瘍,包含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及長期痔瘡出血、月經量過大或動過胃次全切除術的患者。這些患者建議同時諮詢醫師與營養師。

北市聯合醫院營養師徐裴莉表示,補充鐵質,可以先從食物著手,同時也要少喝茶和咖啡,或等飯後半小時再喝。如果發現持續缺鐵或貧血,要由血液專科醫師做鑑別診斷,再決定是否要給予鐵劑。